第七十四章 精英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精英 (1 / 2)
        精英治国,而缺乏制度的约束,对于华夏而言,后果非常可怕。

        自王朝出现,华夏历朝历代几乎都实行精英治国。无论是贵族世袭、门阀士族,还是科举状元,哪个不是当时的精英,然而,治理的结果如何?

        无休止的内耗,政见不同而相互攻讦,政见相同又结党营私。这些不都是精英们最擅长的么?

        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的斗争,明朝的东林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除了宦官不是学术精英,其他各派哪个不是文化精英或者是政治精英。

        最终的结果呢?一地鸡毛而已。

        因此,在官员的选拔上,秦汉决定分为事务官和政务官。政务官可以从事务官中选拔,也可以从社会精英中遴选。至于事务官,只需要有专门的技能知识即可,哪怕中学毕业,经过培训,符合任职要求,即可上岗。

        秦汉一直认为,事务性的工作,做到即可,完全不需要优秀。因为,越做越好的结果是,招聘人员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进而,变成一群人精从事事务性工作。

        这时,总有人想要出人头地,就会借机拉帮结派,相互斗争,最终内耗拖累运转的效率。然后这些精英再进行改革,机构运行愈改愈复杂,而且是朝着这些精英有利的方向改革,最终造成一种假象机构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这些精英。

        因此,秦汉决定拉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就需要限制社会精英进入权力体制的数量。当然,这只是治标之策。治本,在于制度的创建。

        秦汉知道,这些对于他而言,毕竟太远。当务之急,还是培养可用的人才。至于内耗,现阶段应该不会出现。

        只是,秦汉对教育必须有自己初步的设想,这样,他才能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前行。

        幸好,他知道某些症结所在,可以从教育制度设计之初,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若是如此都无法推动一次思想和学说的大爆炸,那就只能说今人不如古人,白活矣。

        秦汉见秦建计对自己创建学校的想法不反对,就非常认真地说道“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因此,办学这件大事,就托付给伯父了。”

        秦建计闻言,顿感心潮澎湃,壮志满怀。他口中呢喃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的真是太好了,太精辟了。

        猛然间,他抬起头道“子元,我定不负你的所托。”

        秦汉握着秦建计的手说道“伯父,你一路带兵前来,肯定累了,先去歇息。学堂之事,我们改天再谈。”

        这时候,秦建计才发现,他们已经聊了近一个时辰,他的腰腿都有些酸疼了。

        目送秦建计进入房间休息,秦汉也觉得神清气爽,心情异常欢快。

        这番畅谈,打消了秦汉对于改革瞻前顾后的心理。他一直认为,贸然在这个时代进行改革,劳心费力,还不一定能够有所成效。但华夏后世屈辱的历史,又让他始终无法释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