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蓄力收割机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6.蓄力收割机 (1 / 3)
        朱皇帝暂时收手,倒不是找不到借口,而是准备将这帮勋贵一网打尽。

        相比于大案,他也更关心今年的秋收,毕竟京师的存粮关系到他计划成败。

        好在,今年倒是没有什么大灾,皇庄和北直隶各州县收成都不错,再加上京师本身的存粮以及还在路上的漕粮,足以支撑一段时间。

        秋收之后,朱皇帝一下子要从皇庄中抽走五万左右的青壮劳动力,明年皇庄的田地肯定会遇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度让朱皇帝有些苦恼。

        好在,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的试验,大明第一款蓄力自摇臂收割机终于正式定型。

        一众西学爱好者,也受邀参观了这次收割演示。

        眼前的人收割黍米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弯腰,更不用挥舞镰刀。有人赶马,有人操控机器,还需要有7个辅助人员去配合打捆,不然,这些黍秸就会影响下次收割行程。九人十小时,便能收割70亩以上的田地,完成以前几十个人一天的工作量。

        看到这种古怪的摇臂式收割机快速在田地里穿梭,将黍米轻松收割。一旁围观的一众学者和士绅们,都再次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徐光启看着这个他高度关注的新工具,不由欢喜地说道:“有此蓄力收割机,便不怕来年冬麦不及收割,烂在地里。”

        这个收割机,虽说这会被用来收割黍米,但主要用途还是夏收时抢收冬小麦。

        全程参与研制的机械发明家王徽叹道:“研制过程却是颇为艰难。”

        首先,一个加工精度问题,就花了很长时间,最终还用了大量的通止规才解决。这种收割机,大部分构件都是木头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木头都行,木头变形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就让研制小组品尝了很多次的失败。

        徐光启对此当然是有所了解的,他笑道:“阅览皇上命人编纂的《技术史,我等方知,先贤改进各种工具之艰辛。相比远古,这收割机研制其实已是颇为顺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