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煊赫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煊赫 (1 / 2)
        (狂求推荐票。)

        崔氏学堂位于崔府东侧,取尊崇孔子和清河崔氏都位于东方之意。若是步行,从菡萏苑过去也不过一柱香时间,所以崔向也不急,缓步慢行,步履从容朝崔氏学堂迈进。

        崔卓虽然也要前往崔氏学堂,不过他是先生,尽管崔向是他儿子,他也不想和崔向同行惹人闲话。崔向已经习惯了崔卓的高姿态,一人独行倒也正合他意,还可以趁机用来练习出入息法。一呼一吸,悠远绵长,倒也自得其乐。

        崔氏学堂与普通学堂的布置大同小异,门前也有一处泮池。泮池即半圆形的水池,上有拱桥连通,池上有两座五龙立体石刻滚龙拱桥,即“状元桥”,也是取“其蟾宫摘桂者方许步履其上”之意,在学堂前建泮池能振奋学子士气,振兴学风。

        大殿之上,除了悬挂有孔子之像外,还列有崔氏自科举以来十余名状元的生平事迹。崔向刚看了几眼,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崔氏文运昌盛,光在唐朝就有五六名状元,甚至还有德宗建中二年,状元为崔元翰,榜眼为崔敫,探花为崔备,而此三人竟是同胞兄弟,“一科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同为一姓同门的一家人,一时轰动天下。

        以上状元几乎全部出自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之中,崔氏数百年名列四大士族之首,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又看到博陵崔氏曾有被封为博陵郡王的崔玄暐,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有文名。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为监察御史。而清河崔氏中,崔郸是文宗、武宗两朝宰相,崔邠、崔郾、崔郸加上崔郾之子崔瑶、崔瑾五人七次知贡举,也就是主持大唐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执掌天下文柄,选拔官员,其煊赫与荣耀“唐兴无有也”。

        不得了,了不得!

        崔向看完之后,只觉头晕目眩,刚刚才为进入崔氏学堂而升起一丝兴奋顿时不见,取而代之的就是一股难以言明的压力,不错,正是一种沉重的压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崔氏如此煊赫,文运昌盛,官运亨通,他虽然不是清河和博陵崔氏中人,但也是崔姓中人,同样姓崔,在众多高山仰止的前辈面前,他感觉自己渺小得如同一棵小草。

        即便是作为一棵小草,他也能感到压力很大!

        崔向握紧了拳头,他从来没有象今天这般心中既憋闷又冲动,体内热血沸腾,**汹涌,众多前人高高在上,给了他无尽的压力的同时,又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崔向就是一个既有毅力又有韧性之人,否则后世的他也不会年年不远千里,也要返回家乡,为安葬在奉新百丈山之上的父母上坟,一连十年从不间断。也正是他如此孝心,才打动时任百丈寺首座的净闲法师,和他成为至交好友。

        拼了,崔向暗下决心,就算比不过崔氏先人的位极人臣、封王拜相的成就,至少也要进士出身,替天子守牧一方,做出属于自己的功业出来。

        正出神之时,忽然感到胳膊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只见一名十五上下的学子站在他的身后,他身穿白衫,长脸宽额,颇有威武之相,正笑眯眯地望着他,说道:“这位学兄面生得很,肯定是新来的学子,未请教高姓大名……笨,来崔氏学堂的当然都是崔姓,还问什么高姓,我还真是笨人一个……那么请问学兄大名?”

        崔向见他说话风趣,不由笑道:“在下崔向,初来崔氏学堂,见过学兄……”

        长脸学子呵呵一笑,不由分说伸手拉过崔向,先是在大殿之上冲孔子像拜了一拜,又领他在崔氏先祖像前各揖一礼,这才带着崔向飞快地赶到位于东邻的授课学堂,将崔向按在一处居中的座位之上,说道:“崔向,你且坐在这里,与我为邻。稍后若有人赶你,你耍赖不走就是,看他能把你如何?”

        崔向哭笑不得:“座位之事,还是听从先生安排才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