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李广无封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李广无封 (1 / 3)
        参加镇压七国叛乱的将领都得到封赏,有的被封侯,有的被赏赐钱物,只有李广例外,二者都没有。

        封侯需要赫赫战功,像窦婴、栾布、卫绾、公孙浑邪、程嘉和苏息等将军,驰骋疆场,叱咤风云,屡建奇功,封他们为侯当之无愧,谁也说不出什么。但也有一部分战功显赫的将领,没被封侯,如灌夫、韩安国、张羽、傅柏、丁宽等大多数将领,还有一部分本来就是侯爵的将领如周亚夫、韩颓当、郦寄、灌何和曹奇,一人不能封两回侯。

        而这些没有被封侯的将领,都得到财物的赏赐,有多有少,多多少少而已,只有李广既没有封侯,也没有得到赏赐。回想起自己舍生忘死,突破千军万马,把淮泗口烧掉敌人粮草的胜利消息送给孤军坚守睢阳的梁王,使广大将士们守城的信心倍增,从而保证全局的胜利,他开始纳闷了:“咱打仗从来没皱过眉头,但这赏赐的事,咱看不懂,咱看糊涂了啊。”

        为讨个公正,李广到太尉府,找过周亚夫,郁闷地说:“太尉说句公道话,李广打仗怎样?”

        李广不说三,不说四,突然冒出这句话,周亚夫感到奇怪,客气地让他坐下,翘起大拇指夸奖说:“那还用说?李将军身先士卒,摧锋陷阵,剽悍绝伦,骁勇无敌呗。”

        “太尉既然如此评价本将,你给评评理,为何其他的将领都得到赏赐,唯独李广两手拍光,这是何故呢?难道太尉没有给朝廷上奏本将的功劳吗?”

        “这你可冤屈本太尉啦。”周亚夫指着李广,笑着回答:“本太尉一向公正无私,据实奏报,从别的将领都得到赏赐就能得到证实。至于你为何没得到赏赐,本太尉尚且纳闷呢!再说了,本太尉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要对你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周亚夫设身处地替李广着想:“将军不妨通过宫中消息灵通的宦官这条途径,也许能问出子丑寅卯。”

        “也只有这样。”李广听周亚夫说得有理,觉得他一片好意,起身告辞。

        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李广通过宫中宦官打听,才获知朝廷不赏赐他的原因,原来出在梁王赏他将军印,梁王有当皇上的雄心,皇上害怕梁王与将军们里应外合,因而没有赏赐他。当他找到事情的原委后,不得不为皇上的敏感而感到揪心甚至恼火,他想找皇上辩解,但觉得这样做,只能把事情搞砸。想来想去,还是忍下这口气,但心里感到憋闷,出气不顺,并暗下决心:“李广是忠是奸?时间会说明一切。”

        皇上挑选戍守边疆的将军,其中有李广,这自然有他英勇善战的原因,但不排除皇上有把他与梁王拆开的考虑,有本事到边疆去施展,不要在内地盘踞。他二话没说,带着得力的随从,像郝虎、陈乾等人,毅然赴任上谷郡守。

        到了上谷郡,上谷郡与匈奴接壤,李广天天与匈奴交战,每战都亲临一线,与匈奴人短兵相接,面对面肉搏,仗打得激烈而又残酷,每次都面临死亡的威胁,然而他不肯少却,意气风发,谈笑自若。

        已经从边疆调回朝廷,现在就任典属国的公孙昆邪,对李广的情况非常了解,实在看不下去,主动找到皇上,哭着对他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勇敢自负,从不畏怯与敌虏肉搏,臣担心长此以往,万一失手,他会为国捐躯,朝廷将从此丧失一员良将。”

        皇上听了公孙浑邪的哭谏,不禁为之动容:“李广神勇,乃世之虎将,这次放在上谷郡,让匈奴人尝到很大的苦头,朕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诚如卿所言,他每次打仗都深入到一线,与虏寇一刀一枪干,危险极大,倘若殒身,于国不利。”对李广在上谷郡的上乘表现,皇上是满意的,想到当初因为梁王赐李广一枚将军印,怀疑他与梁王狼狈为奸,里应外合,不由噗哧笑了,脑子里不停地寻思:看来朕当时太敏感了,竟然没赏赐他一钱,做得有些过分,他也真是,事后竟然没有找朕辩解一句,可见他是一位能吃亏的将军,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将军,也是一位值得保护的将军。

        为保护将军,为补偿将军,皇上决定采纳公孙浑邪的谏议,把将军从激战不断的上谷郡调到战事相对较少的上郡:“从当下看,李广不仅仅代表他个人,也代表大汉朝,他的存在对战斗在前线的广大将士是一种激励,对侵袭不断的匈奴人是一种威慑,朕要好好保护他,决定依卿之言,把他调到上郡任郡守,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公孙浑邪知道,李广崇尚武道,只有让他戍边卫国,才能把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留在内地,反而无用武之地,反而坑害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