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资产配置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9 资产配置 (1 / 5)
        庞煖餐厅来了一位年轻人,叫做罗芳伯,有空就回来庞煖餐厅喝下午茶。

        两人聊到SH市的楼市,罗芳伯这个从小在超一线城市长大的家伙,讲起了他的人生经历,给庞煖很多借鉴经验,让庞煖受益良多。

        罗芳伯父母92年来深圳,95年罗芳伯出生的时候罗芳伯爸在外贸公司一年收入有30多万。罗芳伯妈在平安保险也有5千,那时候深圳一套好房子也不过几十万(水榭花都这种)。

        但是,那时候都想着做生意越做越大,做大了要买车,那时候车特别贵,车买了要买商铺,铺买了要买**办公用。

        就这样,罗芳伯有意识的时候家里就有两台车大约值40万。三套房,一个铺,一个**。

        那时候在深圳有房的是做电脑、外贸生意的小老板和大学毕业后在民企外企工作的小职工。

        后来在罗芳伯上小学3至4年级的时候(2003至2004年),家里的收入应该达到了巅峰。

        家庭年收入可能接近100万。

        但是,罗芳伯爸的生意没抓住时机做大,之后就是越来越低的利润率。

        罗芳伯妈所在的保险行业反而迎来春风,伴随着平安、华为、招商、万科等一批深圳本地企业的崛起,一批来深圳早的人他们不见得有多高的学历,但是有经验和人脉还有胆子大。

        因为经验和改革红利占住了位子,他们一掷千金买下了香蜜湖、农科、车公庙、福田中心区、四季花园、景田等地的房子,成为深圳最早的中产阶级。

        同一时期,政府、事业单位主要是老师也迎来政策红利,集体分房。

        如果夫妻俩都是公立学校老师,则可以分到两套房位于梅林一二村、益田村之类的地方,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大约2013年,以深云村的分房终结。

        这一人群收入虽然不高,有些可以补课。但是,好在稳定,多年积蓄可能还可以再购买一套房,因此很多都有2至3套房。

        以上两类人群可以视为新深圳房屋市场持有的主体人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