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零八章 朱棣“敛财” (3 / 3)
朱元璋晚年,明朝的宦官机构已基本完善。只是朱元璋时代的宦官几乎没有任何权力,更没有什么地位。朱元璋曾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御外臣冠服,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官职不得超过四品。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禁令铸成铁牌﹐悬置宫门之上。
可以说洪武年间,包括后来的建文帝时期,宦官可是比较惨的。要是他们知道后来的刘瑾、魏忠贤还有那等嚣张跋扈的机会,估计会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委屈地说道:“同样是做太监,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正是由于这些太监地位低下,不被人所重视,他们便成了朱棣和道衍和尚“围猎”的目标。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司礼监提督太监李兴、掌印太监王安、秉笔太监马靖三人。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司礼监设立之初,一把手是提督太监。这提督太监掌管皇城内一应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可以说,司礼监提督太监是宫内宦官之首。只是后来,由于这司礼监提督太监权力实在太大,便不再设这个职位。因此,咱们经常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便是,明朝宦官的第一把交椅成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了。
由于马和自己也是宦官,与宦官交流起来更加方便,因此当他携带重金去应天拜访李兴、王安、马靖等人之时,大家自然是一拍即合。从朱元璋晚年开始,应天宫中的宦官之间就开始流传:皇帝诸子之中,燕王为人最为仗义、仁慈!
嘿嘿!有钱能使磨推鬼!
第二件,道衍和尚便是利用这些钱,替燕王笼络了一批文臣武将。当然,这些文臣武将,主要还是能与燕王以及燕王的身边人有些瓜葛的。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由于蓝玉案爆发,不仅蓝玉一家被诛杀,连傅友德、朱同、常升(此前常茂获罪致死,常升袭其爵)等人皆受牵连。因此,道衍和尚替燕王还真没有笼络到什么实力派人物。
燕王也曾花费大力气,想笼络两个人,但这两个人却刻意跟他保持距离。由于这二人在接下来将要扮演重要的戏份,咱们不得不提前交待清楚。
第一个人叫徐辉祖,是名将徐达的长子,徐达死后,袭其爵为魏国公。朱棣想拉拢徐辉祖,不光是因为他是名将之后,更是因为徐辉祖就是他的小舅子。
可让朱棣十分头疼的是,即使派上自己的夫人,也就是徐辉祖的亲姐姐出马,徐辉祖仍旧与朱棣保持着不亲不疏的关系。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