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零八章 朱棣“敛财” (2 / 3)
那为什么坚持了“无比正确”路线的胡季牦,只能创立一个短命的王朝,连龙椅都坐不热乎呢?
从内因方面来看,一是由于他篡夺了陈氏的江山,大陈国的遗老遗少自然是铆足了劲儿,跟他对着干;另外,也是由于他的改革太过犀利,触动了上层社会的太多利益。
而胡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和直接原因,却是由于外因起的作用。而这个外因的施加者,正是朱棣的大明王朝。这事儿,咱们还得从“靖难之役”说起。
朱允炆继位之后,首要目标便是巩固政权。既然要巩固自己的皇权,削藩之事就无可回避。朱允炆在他的爷爷朱元璋给他留下的三个顾命大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的出谋划策之下,削藩动作很生猛,短短一年之内,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被废。
有时候,步子迈得太快了,就是容易扯着蛋。
早在朱棣将道衍和尚从应天带回北平的那一天起,道衍和尚就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伯乐——朱档谋划着这件大事。当然,道衍的谋划,始终只能处于秘密的谋划、筹备阶段,而一些实质性的举动,可是不敢随便乱动的。
这举兵起事,首先得有兵吧!有了兵,还得有粮、有饷、有兵器、有装备吧!而兵、粮、兵器、军械装备这些都是相当敏感的东西,谁要是敢大张旗鼓地捣鼓这些东西,那就相当于将“谋反”二字写在了脸上。
因此,除了钱,朱棣可不敢染指其他任何一项。按说,朱棣跟他老子朱元璋一样,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但是,在道衍和尚的出谋划策之下,朱棣还是开始了偷偷“敛财”。
朱棣自己也觉得,虽然自己并不贪财,但“敛财”也并不是坏事。至少可以让远在应天的老爹放心,自己就是个贪财之辈,并非“心怀天下”之人。
朱棣“敛财”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找几个代理人,利用北平处于与北元作战的前沿地带优势,在自己控制的地盘儿上与北元的商人偷偷展开贸易。比如利用自己坐镇北平,经常与北元残兵发生战争的机会,找老爹朱元璋虚报冒领。
特别是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由于蓝玉、傅友德等将领受到朱元璋猜忌,朱元璋决定将北方边境的军事指挥权交给自己的亲儿子时。时年三十岁的朱棣没有让父亲失望,他率领军队狠狠地痛击了北元。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朱棣再次作为攻击北元的主帅,大败北元军队。
这两次对北元作战,朱棣不仅积累了军功、积攒了人望,还顺带着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也就是利用积攒的这些财富,道衍和尚为朱棣办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便是收买了建文帝身边的大量宦官。而这件事情的操刀者,正是道衍和尚的学生、我胡硕的儿子——马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