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回家路上的见闻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回家路上的见闻 (1 / 2)
        黄承带着云扬和苏槐直接回黄府。一路上,云扬和苏槐不停地打量外面的一切。京城燕都以前对于他们是那么遥远,如今好不容易来了,自然不肯漏掉一丝一毫。

        黄承见二人看的起劲,索性提议不坐马车,步行回家。这一提议正中云扬二人下怀,二人满口答应。就这样,黄承,云扬和苏槐走在了大街上。

        黄承褪了官衣,穿了身轻便的士子常服,扮作个读书人。姜山和护卫也换了一副行头,装作伴当的模样。云扬和苏槐本来就是老百姓,倒也没有必要换什么衣服。一行人就这么走上了大街。

        燕都的大街向来是以热闹繁华闻名的,这一点云扬现在是深有体会。一下车,遍地的吆喝声便像潮水一般朝他们涌过来。路边的两侧摆着各式各样的摊位。卖纸扇的,摊子里摆着各色的的扇面,人物的,山水的。摊子正当中高高挂着一副白色扇面,上书铁画银钩的四个大字“难得糊涂”。隔壁那家是买团扇的,丝的,绸的,布的。扇面的花样也是许多。画上去的仕女佳人,绣上去的鸳鸯凤凰。到了下一家那就不是买扇子的了,老板做的是扇坠生意。精致的扇坠下面结着鲜艳的穗子。材质也是五花八门,金的,银的,玉的,石的,骨的,木的。琳琅满目,总有配上的那一款。往两边看看,商家卖的又不一样。卖梳子玉簪的,卖胭脂水粉的。你看左边第三家卖的是丹青字画的,门口那张题着“葛姜”字号的山水八成是赝的。一扭头,边上的摊子又写着“代写家书,五字一文”的招牌。前面那家“布衣神相”真是好大的口气!铁口神断,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载。最花哨的要数右手边那家卖荷包的,花花绿绿的荷包里塞着各式香料,又好看又好闻。

        小商贩的生意不只限于街边。大街上买糖葫芦的老大爷扛着一个插满糖葫芦的草垛,生意是走一路作一路。那一串串的糖葫芦红艳艳,沉甸甸的,像是要把竹签子压断一般。糖球红的发亮,不用尝就知道甜死个人。卖糖人的小哥也是不甘示弱,放声吆喝。草把子上插着的各式人物油光光的灿着光。

        云扬看着各色的零食直咽口水。他小时候只有随父亲到市集给人看病才有机会吃到零食。一旁的苏槐也大抵是这个模样。此时此刻云扬特别希望自己可以请苏槐吃一枝糖葫芦,但是自己的口袋里面连一个铜板都没有又不好意思跟黄承说。只好强忍欲望,眼不见为净了。

        正在云扬叹气之时,一个纸包递了过来。云扬一看,却是黄承。黄承一脸的坏笑:“嘿嘿,小弟。馋了吧?拿着,今儿大哥请客!”云扬有点脸红,赶紧接着。一转头,发现苏槐手里也有这么一个纸包。

        原来云扬刚刚看着零食一脸落寞的神情被黄承尽收眼底,于是黄承就吩咐姜山赶快去买了好多吃食。现在负责护卫的姜山和手下的四个护卫都是一手提着刀,一手捧个大袋子,模样有些滑稽。

        云扬心里热热的,然后拿起一串糖葫芦。唔!好酸啊。

        就这般,三人边吃边走,来到了大街的后半段。其实大街的作用无外乎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八字。前半段大多是衣食住行的行当,那后半段自然就是吃喝玩乐的地盘了。沿街打着酒旗的酒馆,支着棚子的小茶铺,挂着金字招牌,富丽堂皇的多层大酒楼,还有画着骰子招牌的“大三元”,以及挂着斗大“当”字的当铺。但要说玩乐的鼎盛之地还得是用来喝花酒的青楼。只是大白天的偃旗息鼓罢了,毕竟夜里才是生意兴隆的好时机。为什么这么说呢?您想想,哪个恩客要是大白天的就逛青楼,少不得冠上个“白日宣淫”的恶名。再有就是,姐儿们一夜辛苦,怎么着也得在白天养足精神不是?

        走到一半,前面突然有一伙卖杂耍的。吞剑吐火,飞刀碎石。看的周围的百姓是连声叫好。最厉害的要数圈中的大汉,手持一把沉甸甸的大刀,耍起来虎虎生风,精彩异常。

        云扬忍不住叫了个好,一旁的姜山可就不乐意了:“我说兄弟,什么眼光嘛这种把戏也叫好?你看他下盘不稳,脚步散乱。挥刀更是杂乱无章,门户大开。这要是我老姜,不消十合便拿下了。怎么样,要不要跟我学姜家的泰山刀法?”

        “咳咳,就你能是吧。人家不过是跑江湖混饭吃的,你老和人家较什么劲啊。”黄承的话从一面轻飘飘的传到了姜山的耳朵里。姜山立刻就老实了,嘿嘿笑道:“咱不是想教云兄弟些本事嘛。”

        “好了好了,你的刀法怎么着也得让小弟他安顿以后再说嘛,急什么。”黄承说完冲云扬笑笑:“小弟,过了前面的马市就快到家了。今天是仓促了些,等改日我休沐了,再陪你好好逛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