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紫袍 (1 / 2)
钦差仪仗的大队人马最终来到燕都的郊外。远远望去,高大宏伟的燕都城屹立在前方,就像是像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这座世界上最坚固且最庞大繁荣的城市拥有超过三百万的人口。城内划分为皇城、内城、外城三大区域。皇城乃是皇帝居住以及办公的区域,非传召不得入内;内城则大多是是国家紧要衙门以及达官显贵的府第;外城就是一般平民生活的区域了,真可谓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在这三个区域中,只有皇城是严格隔绝外界的,内城和外城之间倒是没有什么阻隔。此外,三大区域中的内城和皇城占据了燕都面积的三成,其余七成的区域便是属于普罗大众的外城了。
燕都城的皇城正门叫神燕门,向北和宫城正门罗阳门相对,又南经朱雀大街与郭城南壁朱雀门相通,形成了全城的中轴线。郭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南三面各开三门,北边设水门一座。郭城内南北向街道十二条,东西向街道十二条,有纵横街道划分出居民居住的里坊和作为贸易场所的市。城内有四市,位于皇城东南和西南的东西市以及郭城西北和东北二角上的北市,南市。四市各占两坊之地,建夯土围墙,开八门,内有井字街道和沿墙街道,街道铺设石板,两侧设排水沟。就算是天上大雨滂沱,鞋袜也绝不会沾上半点泥沙。燕都经过开国君王以及后世的几位皇帝不断开发,才有了今日的格局,真可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钦差的仪仗一到燕都附近,便放出了报信的斥候。很快,燕都的城门便集结了一众官员。当然了,迎接的热烈程度是比不上青州的。毕竟现在是在天子脚下,达官显贵遍地都是,哪还有继续摆谱的道理。
马车驶近城门,黄承嘱咐云扬苏槐安心坐在车架内等候。自己则是整了整理袍服,下车去了。刚下车,黄承便发现王庸一早就站在自己的马车旁边,笑眯眯的等着黄承。
黄承冲王庸点点头,然后二人一齐朝着城门走去。城门口早有几位內侍等候,见二人联袂而来,当中年岁稍长的內侍便说道:“请二位大人接敕旨。”
黄承和王庸相视一眼,然后朝着內侍一揖到底。內侍从宽大的袍袖中取出一道敕旨,高声道:“国有不时,而生灾患。罪在朕躬,劳苦万民。然国有良才,上可为君父分忧,下可解万民倒悬。钦差黄王,领命平蝗。三月息患,不辞辛劳。实乃百官楷模。实当嘉奖。命你二人明日上朝问对事宜。特赏着紫袍入殿。旨毕。”说完,內侍向前扶起了躬身的黄承,将敕旨交到了黄承的手上。黄承接过敕旨后浏览一番便递给了王庸,王庸迅速的看完后,又把敕旨还给黄承。黄承这才把敕旨塞到袍袖中。
內侍见二人把敕旨都看过一遍后,朝身后的內侍一扬手。后面的两个內侍便端着两个盘子上前,盘子里面的真是只有三品高官以上才能传的紫袍。就是黄承再怎么淡泊名利,现在也不淡定了。不到三十岁的官员穿紫袍!别说是在大燕朝了,就是放眼历朝历代,这样的人物有几个?
当然了,过分风光就会有人嫉妒有人恨。年纪轻轻骤登高位不说,如今还衣了紫袍。那是不是再过几年还要执宰朝廷,封侯进公了?当心跌不死你!
反过来看看王庸,这位哥们倒是淡定的很。有什么呀,不就是个紫袍嘛,能说明什么呀?皇帝只不过是特赏了件袍服而已,你总不见得穿个紫袍就能五品变三品了?实际的官位和俸禄却还是老样子。做人还是要务实啊!
內侍见任务完成,和黄承,王庸客气了几句便回去了。王庸转过身来看向黄承:“黄大人,今日你我的苦差事是真的结束了啊。下官总算能松口气了。”
黄承看着面前的王庸:“王大人说笑了,我见王大人做起事来精明干练,怕是乐在其中啊,怎么会累呢?”
王庸听完后哈哈一笑:“大人说笑了,下官那有什么才能。只是唯大人马首是瞻而已。就算有些微末成绩,那也是大人指点之功,下官哪敢居功啊哈哈哈哈。”
黄承本来想探探王庸的口风的,但王庸不出意料的守口如瓶。这让黄承有些泄气。既然到了家门,黄承也就不打算继续和王庸纠缠下去了,拱手道:“王大人,你我离开燕都有三月有余,家中亲人怕是望眼欲穿了。明日我等还要上朝面圣,今晚少不得沐浴一番。我看时间不早了,就由我去交还仪仗,您就先回去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