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淮惊变(五)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淮惊变(五) (1 / 5)
        
进入崇祯十五年六月,位于江淮腹心的庐州府以及滁州、和州两个直隶州,献贼与革左五营两股流贼攻城略地带来的乱局越发失控了。

        东面,流贼攻破滁州所属之全椒县,距离南京长江对岸的江浦城(浦口)仅数十里。

        西面,流贼攻破庐州府所属之舒城、六安,背靠英霍山区,进退自如,并严重威胁安庆府的北大门桐城县。

        有消息说,流贼已经攻占巢湖以南的庐江县,不仅抢夺了双樯大船三百艘,而且还在招募船匠添造战船,在巢湖中训练水军,声言侵犯南京。还有消息言之凿凿说,流贼正在大肆裹挟百姓从贼,已有老哨三十六营,小哨二十四营,合计兵力不下二十万!

        南京是大明朝的政治副中心,江南是大明朝的赋税中心,是大明朝绝对不能失去的地方。

        江淮局势如此糜烂,江南的正人君子们当然不会闲着。南京御史们的奏疏雪片般递往京师,弹劾应该为局势负责的凤阳总督高斗光和安庐池太巡抚郑二阳。

        情知逃不掉绨骑锁拿的郑二阳在绝望之际下了个死命令,将安庆、太平、池州沿江三府所有的船只全部下到长江。

        干嘛呢?

        载满流民送往上游的夷陵,把包袱甩给富甲天下的蜀王府!

        郑二阳在行文中解释:无船,则流贼无以过江,江南可保无虞;无民,则流贼无以扩军,江北尚可收拾!因此,凡是隐匿船只挟持流民的人,均按通贼资贼之罪严治之!

        当然,文件的精神与领导的真实意图难免总有差距。一月之后,当揣着逮拿圣旨的绨骑到达安庆却遍地寻不着郑巡抚时,这份措辞决绝的行文才让先前高声叫好的巡抚僚属们觉着有些不对劲。

        郑二阳离奇失踪,生死不知。上阵拼命的责任自然落到了凤阳总督高斗光身上。

        可这位高总督是位老文人,吟诗作文搞教育做思想工作很在行,但领兵上阵没胆子。或许他认为,引罪待逮较之上阵拼命的生存概率更大。于是高斗光干脆避关总督衙门,每日以诗词歌舞自娱,尽情地享受最后的人生。

        于是乎,上阵厮杀的苦差事又落在了文臣口中的阉奴,中都留守大太监卢九德的头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