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河淮惊变(四)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一章 河淮惊变(四) (1 / 5)
        
同样的一件事,之所以在不同的人类个体中形成不同的认知,除了思维习惯、教育水平、情怀理念等东西不一样之外,最重要的是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不同,也就是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

        龙启胜坚持千里运粮济军,而刘红婷则以不合钱庄规矩为由拒绝。

        因此而发生的争论,大抵类此。

        龙启胜在身份远高于他的刘红婷面前据理力争,既是对自己使命的坚持,也有对四营官军不稳的担忧。

        龙启胜受命从保宁出发到达襄阳,在莫崇文、温如珍、杨国栋营中做策反和联络工作。

        温如珍、杨国栋两位主将本就对朝廷腐朽的政治失望透顶,对加入河南战场心存恐惧,再加上后勤、军心等现实需求和压力,龙启胜主动送上银票和联络渠道,温如珍、杨国栋两营立即就靠拢过来。

        可是龙启胜此行的主要目标人物莫崇文与温如珍、杨国栋不同。

        莫崇文战功显赫、敢冲敢杀,对任何撤退避战的建议有一种军人本能的厌恶;莫崇文书生投军,从小兵当起,依靠战功和上官赏识升迁到大将,脑中忠孝节义的观念根深蒂固,对朝廷有一种臣子本能的忠诚。

        龙启胜要把莫崇文这个顽固派拉过来,难度可想而知。

        于是,龙启胜只好退而求其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温如珍、杨国栋以及莫崇文的身边人上。

        不出意料,当莫崇文发现战场环境极度不利时,他没有选择毅然抗命,保住自己和一营将士的性命,反而撕破脸皮,当众鞭笞苦劝的龙启胜。

        危急时刻,龙启胜先前在莫崇文周围所落的棋子发挥了作用。

        姚克明等莫营核心人物及时请来了温如珍和杨国栋,用现实的困境和未来的希望说服了莫崇文,逼迫他主动提出了脱离战场的“金蝉脱壳”之计。

        金蝉脱壳,本来并不神秘,无非就是找个理由溜之大吉。

        但同为四川人的王世琮在得知此计后,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借题发挥,不仅把一次胜利逃亡包装成了有去无回的敢死行动,还无意中将左军中饱受歧视的马进忠裹了进来,并使得楚军次帅方国安公然与大帅左良玉分道扬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