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一章 河淮惊变(四) (2 / 5)
孰料人人都大隐在朝,所有的行动都是掩人耳目的幌子。左良玉将四营的夜袭出击视为他不战而逃的最好掩护。反倒是杨德政这位猪队友的按耐不住,给了左良玉的仓促南逃和四营人马撤至亳州绝佳的理由!
但为什么四营人马要向涡河之滨的亳州撤退,而不是预先想定的长江之滨,如荆州、夷陵等地呢?
为什么四营人马占住亳州之后,不继续向南撤退,反而留驻于当地呢?
前者是因为众将都不愿重回湖广,再受左良玉和湖广官府的挟持,尤其是已经把左良玉彻底得罪的马进忠。而要离开左良玉,唯一的可行之路便是向英霍山区以东的河淮地区撤退。
后者是因为献贼和革左贼突然攻占了颍州(今安徽阜阳)以南的六安、庐州等地,截断了四营人马的南下之路。七千疲军贸然南下,很可能与强大的敌人遭遇,打一场不想打却不得不打的生死之战!
成功脱离开封城下的四营官军七千人马被迫留驻于撤军半途的亳州,就像煮了一锅难吃的夹生饭,让龙启胜心里哽得慌。
流贼曾经于崇祯八年和十四年底两次大规模地进入黄淮地区,亳州一带虽不曾如豫中平原一般赤地千里,但依旧是四野凋敝、满目苍夷;官府逃散,百姓流离。
四营官军若要在该地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让士兵们下乡征粮,用刀枪把百姓刚刚收下的麦子抢走。
龙启胜清楚,除了杨国栋一营的军纪较好,其余三营官军都是抢东西的惯犯。
尤其是马进忠一营的士卒,当流贼的时间比当官军的时间还长。如果让他们下乡征粮,不知会让多少生灵涂炭,不知会激起多大的仇恨!
更可虑的是,这只军队如果继续以抢掠为生,将来怎么可能融入到以“护国安民、天下太平”为宗旨,以三大军纪为铁律的护国军中?这样的军队即便再能打仗,蜀世子朱平槿又怎么可能会对他们全盘收编?
所以,龙启胜要完成他的使命,就必须找到粮食补给的来源,让四营七千人马坚持到八月中旬淮北稻熟。
等到军粮备齐,便可以重新规划未来。或屯垦当地,或整军南下。
若那时再得到蜀王府或护国军的支援,则满盘皆活,他龙启胜也就算功德圆满了。
龙启胜的想法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刘红婷的小心思和大谋划却不能在这位耿直的汉子面前透露半句,连她身旁的陈瀛也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