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利力入仁(一) (2 / 4)
“先生既然有志蜀考,本世子早应给先生放假数日,此乃本世子思虑不周。”朱平槿轻轻把责任揽了过去,“本世子知道前面庄上有个清净所在,田先生路赶来,想必是累了。我们同歇息片刻如何?”
“臣所愿也!”这是田骞期待许久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所谓清净之地,不过是小溪边的片稀疏树林;所谓的歇息片刻,便是个多时辰。可见政治人物说的话,大都不能太当真。
“师傅云,至圣之仁,齐礼也;亚圣之仁,强国也;程朱之仁,入理也;阳明之仁,出心也。先生考卷上之仁,别出心裁,以天下之利论之,何也?”
田骞与世子两人平坐在缓缓而下的草坡上,看着眼前的潺潺之水。他答道:“利者,人心之固所求也。至圣之仁齐礼,利所分之有序;亚圣之仁强国,利所分之于民;程朱之仁入理,利所分之于天;阳明之仁出心,利所分之于行。仁君与天下共天下之利,乃得天下;暴君以天下之利侍人,故必失天下。利者,仁之本也,无利则无仁。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先生以利入仁,正合圣人熙熙攘攘之说!”朱平槿点头称是。儒家讲究“仁者爱人”。何为“爱人”?这里面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田骞的说法,充实了“爱人”的内涵,即给予“被爱者”利益。用利益驱动行为,这符合朱平槿原来的认知。只是放在现在大明朝的文化语言体系中是否合适,他还要考考田骞:“不知利者与忠孝何干?”
“贫富,人皆好富而恶贫也;生死,人皆好生而恶死也。此为何者?欲也!从欲者,得利也;悖欲者,失利也。故曰:人之欲也即为利。有人则有欲,有欲则有利。孝,人之至情,发乎于心,现乎于行。孝即欲也,亦利也!忠者,孝于家而忠于国,忠孝本体也,何出于欲利哉!”
“先生以欲利而入忠孝仁义,这符合辩证法,且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听了田骞的理论,朱平槿郑重评价道。王阳明能把“天理”和“人欲”生拉硬扯合到块儿,田骞当然也行。只是目前这个时代不需要哲学启蒙,而是需要抗贼救亡、抗虏救亡。朱平槿站起来沿着河边走了几步,又坐回原地。
“天下人以世系国法而轻藩王,故名多有不正,事多有不谐。田土入我王府,田赋杂役三饷捐税,样样皆无所缴纳。可士绅虽知如此,亦不肯投献!且为之奈何?”朱平槿问道。
《论语里仁》篇里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句。
后人曲解先贤的义利观,将义、利的对立面进行绝对化。而田骞的欲利仁义统观则反其道而为之,将天下的“仁”皆解释为“利”。
他知道,他的理论虽不为儒学正统承认,但好在有出处。别人诘难,他可以用先贤抵挡阵。世子已经看过他的第场试卷,刚才的奏对,无非是想揭开他的欲利仁义统观这层皮,看看下面有些什么干货。
他也清楚,世子,雄主也,不会没事跟他讨论高深的经义,世子要的是“护国安民,天下太平”!
果然进入正题不久,世子的第个实际问题——田土投献就来了,兴许下个问题的就是军队和名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