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 (1 / 4)
        不要以为古代人很傻。恰恰相反,他们聪明的很,只不过是受到了眼界和时代的限制了而已。

        这个时代不推举有执政能力的人而推举孝廉是有道理的。

        无论是举孝廉的察举制还是科举制,其实都是为了国家的统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了洗脑。

        细想想,举孝廉举的是什么?举的是忠孝仁义的儒家思想。

        你要想当官,你就得清楚并且做到这四个字。只要你做到这四个字,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不管你的管理能力如何,起码保证你的思想是正确的,能够服从中央的管理,那就足够了。

        统治者并不关心下面的百姓会如何,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国家和地位。这些被儒家思想洗脑过的官员不管怎么说,造反的可能性都会很低。

        只要不造反,脑子没毛病,在地方上任你折腾。只要不闹出什么民怨沸腾、百姓起义之类的,中央根本不会管你。

        因为大汉太大了,想要不分裂,就得保证思想的统以及手底下的人听话。而举孝廉这个制度出色的做到了这点。不仅使得各地的官员服服帖帖,而且使得大汉正统的思想深入人心。

        刘备能发家不就靠的是这个吗?整个天下,大字不识个的百姓都知道汉室是正统,都知道什么是忠义。

        发明举孝廉这方法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统思想,而并非发展国力之类的。

        因而这个制度其实在这个时代是十分出色的。形成了十分高尚的社会风气。无数士子乃至百姓都极为重视忠孝仁义,各种义士、孝子和忠臣层出不穷。

        而招贤令的出现,是因为乱世之中,想要夺得天下,缺乏真正有用的人才。

        但和以稳妥为主的守天下不同,打天下需要的是真正有用的人才。

        守天下是因为认为周围没有有威胁的对手了,自己只要保住这切就够了。进不进步的无所谓,反正已经独孤求败了。

        这就好比考试,你只要能够在所有人中拿到第就可以了。再多还有意义吗?

        当你发现你有基础,不学都能考七八十分,而其他所有人统统不到四十分。那么你就基本没有再学下去的兴趣了,因为累人不说,还没有意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