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发展方向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发展方向 (1 / 3)
        CAD技术大规模推广,要一直等到八十年代末硬件成本大幅度下降,平台成本从二十几万美元一下子降到几万美元,才逐步流行开来。

        而华夏CAD技术的发展,则要等到就是九十年代以后。

        1991年,华夏著名的控制论、系统工程、航空航天技术专家,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建院士(后来又担任华夏工程院院长)提出“甩掉绘图板”的号召,华夏政府开始重视CAD技术的推广,并促成了一场在工业各个领域轰轰烈烈的企业革新。

        1992年,华夏启动“CAD应用工程”,并将其列入九五计划的重中之重,自此掀起了自主研发CAD软件的热潮。

        随后,众多国产CAD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后世著名的PLM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开目公司,正是成立于那一年。

        现在虽然距离那场革新还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杨卫宁自信,只要有自己的介入,CAD技术完全可以提前在航空工业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华章。

        至于到底能不能**开发出一款CAD软件,杨卫宁却没有任何怀疑。

        前世的杨卫宁,可不单单只是一名空军特级试飞员,在参军入伍前,他就已经是红客团队创始人之一,在加密解密、程序编写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成为试飞员以后,他作为军方代表,亲自参与过开目公司专门为航空系统打造的CAD软件测试工作。

        这个世界恐怕还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对CAD技术的未来有着如此深刻而清晰的认知。

        从七十年代初到后世发展成熟,CAD技术总共经历了四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CAD技术革命,就是法国人在贝塞尔算法基础上搞出来的曲面造型系统(CATIA)。

        曲面造型系统带来的技术革新,不仅仅应用于航空工业领域,在汽车工业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使汽车开发手段比旧的模式有了质的飞跃,新车型开发速度也大幅度提高,许多车型的开发周期由原来的六年缩短到只需约三年。

        如此显著的效益,使得该技术迅速普及开来。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汽车工业公司和航空工业公司都购买过相当数量的CATIA,其结果是CATIA跃居制造业CAD软件榜首,并且保持了许多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