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2017年的“跑路”事件和教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思2017年的“跑路”事件和教训
  2017年的年末,新闻媒体披露了一则“波澜不惊”的消息,重庆的一家开发商“中渝置地”联手三家香港的**商共同收购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摩天大楼开发项目。中渝置地和几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都是有着“重庆李嘉诚”之称的**开发商张松桥,中途接盘一座伦敦摩天大楼的开发本来属于一种合乎常规的商业交易行为,然而财经媒体的观察人士注意到,张松桥执掌的中渝置地和几家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已是今年第四次注资英国伦敦的地产项目,频频收购海外资产的张松桥基本清空了内地的所有资产,没有在国内保留任何的土地储备。2006年在香港上市的中渝置地年开发量一度达到近百亿的规模,公司旗下的项目遍及重庆、成都、西安、贵阳等西部城市,与动辄年开发量千亿级别的全国性开发商相比,中渝置地的资产和开发规模属于中等的规模。退出内地**市场的中渝置地完成了“资产大挪移”,在伦敦地产的投资达到了几百亿元,情绪“一度失控”的民对张松桥的“跑路”行为进行了“无情声讨”和“血泪控诉”,比如:“他比李嘉诚跑得还快”、“只有跑不了的、没有不想跑的”、“他是暴发户,不要指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成百上千的民表达了对张松桥腾空国内财产的不满和愤慨。

  如果不把道德和爱国主义的标签贴在张松桥的身上,从“在商言商”的经济人原理来分析,中渝置地在内地**史上遭遇的“滑铁卢”与**行业景气和不景气的周期有关,2014年、2015年的**行业进入去库存的节奏,大开发商资本雄厚,抗市场风险能力强,中开发商则逐渐退出一线和二线城市,它们或者被大开发商兼并重组、或者转移到三线和四线城市的**市场。中渝置地在2014年的经营业绩大幅度下滑,当年的销售额下降了近一半,从2014年开始没有收购新的地块,从2015年起大规模地出售公司的土地和物业资产,同时进入伦敦的商业地产领域,2016年和2017年,**行业在去库存调控政策的驱动下步入了“热火朝天”的景气周期,只有拿不到预售证的项目,没有卖不出的房,此时的中渝置地错过了一轮“买房托关系”、“开盘靠摇号”的火爆行情,想要进入在一线城市的市场,重新调整公司的经营错略似乎为时过晚,况且从2017年的10月份开始,中国的**市场进入“史上最严”的调控时期。尽管张松桥的“跑路”举动刺痛了民的神经,然而,从国内资产转换为国外资产的形式,张松桥经营管理的公司资产实现了平稳过渡。尽管他承受了“为富不仁”的骂名,然而不排除他在未来将“外资”变为“内资”的可能,中国**总体向上的趋势没有变,纯粹的商业行为不是“卖国贼”的表现。

  与张松桥变现资产的“跑”相比,李嘉诚、王健林、潘石屹等资产大佬的资产变现、资本外流则是“大跑”,或者张松桥的“跑”和李嘉诚、王健林、潘石屹的“大跑”符合哲学资本论的“等效原理”,即:资本倾向于流向安全的、利润率高的地区和行业。金融管理机构可以限制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但是,资本的所有者最终决定了资本流向的途径和目的地。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从2013年到2017年数次抛售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资产,套现的金额达到了近2000亿港元,将旗下公司的注册地和变现的资产转移到以英国为主要投资国的欧洲,逃离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李超人”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李跑跑”。经过资产在全球市场的重新布局,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在2017年近一半的收益来自英国和欧盟市场,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收益下降到总收益的两层。为什么会产生“李嘉诚悖论”?既:一方面看好中国大陆和香港的长期市场,看到“一带一路”的倡议给中国大陆和香港、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巨大商机;另一方面却要当资本外逃的“带头大哥”。一些民责骂“跑得快”的李嘉诚是“伪君”、“口是心非”、“虚情假意”的爱港爱国,真实的李嘉诚念叨的是“生意经”,他对此的解释是对债务和贷款问题格外心,**投资和经营如履薄冰、需要步步为营,不会在地价和房价高企,老百姓买不起房的时候去冒险赚取最后一个铜板。

  李嘉诚旗下的地产公司在中国大陆储备了千万平方米的土地,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是不折不扣的“大地主”,他在大陆市场的开发策略是“慢慢慢”,静等土地价格的大幅升值,“地主收租”的本领堪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而真正的土地主人——有购房需求的吃群众却要为高额的租金“买单”,不能责怪“李超人”抬高了地价和房价,所有的开放商都在资本利益的驱动下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李嘉诚抛售大陆和香港资本的策略是“卖卖卖”,从2013年到2017年陆续卖掉了香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的大楼,将变现的资金投入到他认为市场更为稳健、利润率更有保障的英国和欧盟,给英国的基建、能源、电力、通讯、煤气、水务、零售等行业注入了大笔资金,“买下伦敦”、“买下英国”的气概与他对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向的预判有关。尽管李嘉诚“资产大撤离”的跑路行为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市场和经济稳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不必期待资本大鳄能与吃民、“房奴”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表现“同甘共苦”的风采,不能用空洞的道德来“绑架”他的决策行为。继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后,稳坐国内商业地产开发“第一把交椅”的王健林步入了李嘉诚的后尘,万达集团资产的急速缩水令人叹息,而机智的潘石屹卖掉了北京和上海的几幢公寓大楼,对时机和价格的把握远在王健林之上。

  张松桥、李嘉诚、王健林、潘石屹的“跑路”属于经济人的行为,与资产的保值、增值选择有关,而乐视的贾跃亭和保千里的庄敏的“跑路”行为则有商业欺诈的嫌疑,贾跃亭和庄敏掏空上市公司的“跑路”举动符合哲学罪恶论的“等效原理”。作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和庄敏在掏空上市公司资产,造成公司资不抵债的做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位资本玩家的“高手”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以对外投资的形式将公司资产转移到境外,经过一番“移花接木”变成了个人的海外资产,最后一走了之,玩起了“人间蒸发”,当起了“老赖”。庄敏像贾跃亭一样,是一位在资本市场上善于编故事、讲故事的人,巧妙地逃避了证劵机构的监管。保千里在2015年借壳上市,庄敏发现了上市套现的“商机”,伪造了资产评估报告,将资产评估几亿元的公司包装成资产几十亿的大公司,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通过对外投资和付款不收货的方法将数亿的资金转移到海外的个人账户,十万股民蒙受了巨大损失,保千里的生产线因此停顿,工人发不出工资,拖欠银行的债务无法偿还。资产置换、资产变现和资产转移符合哲学经济学的“转换原理”,资本自由流动是资本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加强资本监管的目的不是禁止前一类“跑路”行为,而是防止后一类“跑路”行为的发生,2017年,贾跃亭和庄敏的资本抽逃和坑害投资者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这也给资本市场的监管敲响了警钟。

  (邓如山2017-12-28邮箱:deepmind_123@163.)

  (Whatisreasonablebehaviorof“runaway”?Whatisillegalbehaviorof“runaway”inCapitalMarket?)

  ,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