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未来预期的“认不准原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济学未来预期的“认不准原理”
  这两天的新闻报道聚焦到美国总统川普第一次到访中国,在首都北京受到了特别的款待。中美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个处在**的初级形态,一个处于资本主义的高级形态,两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客观上构成了扩大两国经贸往来和技术交流的基础。中美两国在经济和政治、历史和文化的明显差异性可以用“差异性原理”来分析,而在经贸、人文和技术领域的合作性可以用“互补性原理”来解析,差异性导致了误解,甚至带来了竞争,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机制有效地管控了不利的竞争结果,中美两国民众和智库人士的广泛接触降低了大国之间产生“修昔底德陷阱”的风险。互补性带来了共识,甚至会带来在“受控领域”的合作,比如:中美作为航天航空领域的数一数二的大国,需要在国际空间站建设,行星、月球、火星和其它太阳系行星的探测,在太空望远镜研制和引力波探测等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两国科学家在空间和宇宙科学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很高的互补性,然而,美国航天航空局的一些人士时刻不忘“**”,不能从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人类太空科学进步的视野来看待两国科学家的互动和交往,总在担心“火箭变导弹”、“卫星变侦察机”、“空间站变监视台”,美国航空航天局一些人士的“冷战思维”是妨碍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空间和宇宙科学领域开展多项合作的主要原因。

  这两天的新闻报道汇聚到阿里巴巴的“空中飞人”马云对越南青年人发表的商务演讲,他在河内受到越南年轻人的追捧,越南总理“忙里偷闲”地接见了马云。马云以“青年人的楷模”、“创业者的领袖”形象风靡了国内,在“等效原理”的示范作用下,现在似乎风行到了**国家,阿里巴巴的商业版图正在迅速地延伸到全球市场。美国人发明了互联,美国经济学家写出了各种经典版本的经济学原理,收获了大部分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马云、马化腾等中国的“互联大佬”却比美国的同行更成功地将互联和经济学原理融合起来,创造了互联经济的中国奇迹。从“磨难经济学”的观点来审视,我们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中国的主要互联商业公司受外资的控股,民批评“把GDP留在中国,把利润留给外国投资者”的现象。如果阿里巴巴和腾讯既解决了数万国民的就业,又把数百亿、上千亿的利润留在了中国,那么老百姓的“钱袋”将更加地“鼓鼓囊囊”。我们常听到一些白领民抱怨工作很累,赚的钱不够每个月的花销,为了增加中国白领的收入,我们应该多考虑“既留住GDP,又留住利润”的做法,比如:把中国的互联金融和风险投资机制充分地建立起来,今后的“马云”和“马化腾”等数字经济和智慧经济时代的创业者能够得到国民资本的青睐和国内金融的支持。

  创业阶段的阿里巴巴得不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这与经济学未来预期的“认不准原理”有关,我们在一些视频录制的讲演中听到过对创业者的一种“苦口婆心”的忠告:怎样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怎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怎样先设定人生的“目标”,比方先赚个一百万,再设定人生的“大目标”,比方实现企业的资本运作,到境内外的证劵市场进行IPO。我们相信各行各业都有实现“目标”和“大目标”的创业者,但是,从经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能够实现既定目标的创业者只是少数,大部分创业者不是“草草收场”,就是倒在了创业的路上。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超级大卖场”帮助数万、数十万的中店家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有数不清的中店家没有卖出几件商品。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成功意味着数万、数十万的中店家几乎不可能成长为超级电商,几家巨无霸的电商公司获得了事实上的垄断地位,无数的中电商如果不“另辟蹊径”,那么几乎不可能动摇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垄断优势。经济学未来预期的“认不准原理”不仅适用于在创业之路上的年轻人,也适用于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京东和百度。马云经常对媒体谈及阿里巴巴面临的种种危机和挑战,甚至感到自己“骑虎难下”,后悔将阿里巴巴做成了一家世界级的上市企业。在一个技术和商业创新的时代,电商大佬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未来的互联技术和电商格局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马云甚至预言了“电商之死”,阿里巴巴的“大目标”是生存一百年,任何一位预言阿里巴巴百年之后的经济学家都会违背哲学的“认不准原理”。

  人生认识论的“认不准原理”在创业之前的马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青年时期的马云哪怕找一份服务性的工作都遭遇挫折,提供服务生岗位的麦当劳、肯德基拒绝过马云的应聘申请,难道个头,长得像“外星人”是马云被拒的理由?创业成功之后的马云变成了各大媒体、各大论坛的“风云人物”,没有那个媒体、那个论坛会拒绝马云的出场,个头,长得像“外星人”的马云不适合当一名服务生,现在却适合当一名和外星人沟通的“人类大使”,如果天文学家发现了外星人的家园,那么人们会推举马云充当和外星人“和平谈判”的代表。然而,难道“外星人”真的长得像马云的摸样吗?在科幻、电影和图片中塑造的外星人形象和真实的外星人有多大的共同性?人们用外星人的想象代替外星人的真实,这不违背艺术想象的原则,却背离了科学认识论的“认不准原理”。在阿里巴巴进入房屋租赁行业之前,存在“炒作嫌疑”的马云抛出了“房屋白菜价”的言论,他提出的八年后的房价将如同白菜价的观点在**行业掀起了“滔天巨浪”,也让一些没有买房的青年人看到了未来购房的希望。人们对马云“房价等于白菜价”的观点存在认识的误区,这与语言认知论的“认不准原理”有关,我们可以从语义和语境两种含义来理解马云“痛斥房价”的言论,从语义上分析,马云的确发表了“过头言论”,八年后的房价不会跌到白菜的价格,比如:用买大白菜的五元钱买一套五环外的房,这让人感觉未来买房就像“捡破烂”、“收废品”一样,“地产思想家”会气得不出话来。

  从语境上分析,马云发表的“胡言乱语”相当于指出了未来房价的走势,青年人未来的买房和租房不会像现在这么艰难,不会将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买房和租房,房价和租价不会长久地绑架青年人的日常生活。过去的青年人因为“知识无用论”,选择了不读书,不发明、不创造,现在和未来的年轻人不能因为“房屋绑架论”而放弃读书、发明和创造的人生梦想。青年人的未来收入要么有稳定的增长,可以抵消高房价和高租价对青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侵袭,要么房价和租价的上涨低于青年人收入的增加。从马云言论的语境分析,他希望八年后的房价降低到青年人买得起、租得起的水平,而不是降低到“房价等于白菜价”的地步。语义分析的“马云语录”是气话,而语境分析的“马云语录”则是真话。如果未来的房价像马云预期的那样,跌到大白菜的价格,那么电商大亨的马云和刘强东会将商业的“魔爪”伸向**行业吗?这岂不是点起火把往自己身上烧、搬起石头往自己脚上砸。尽管马云是中国和世界青年的创业导师,他的理想人生论激励了无数青年人创新、创业的热情和行动,尽管马云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发起的“商业外交”契合了“商人总统”川普的口味,符合了全球经济信息化的趋势,马云的成功超出了商业的范畴,在科技、教育、环保、医疗、慈善、国际关系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但是,我们需要回应一下他最近几天发表的“伤人言论”:阿里巴巴现在和将来不会聘用刚毕业的大学生。

  本作者建议阿里巴巴和其它公司放弃不聘用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录用政策,不再公开发表不聘用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言论。我们承认80后、90后、00后的大学生不是“上山下乡”的一代,他们中的一些人缺少社会责任感,学习不思进取,上班“吊儿郎当”,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啃老”的份上,但是,如果所有的公司都模仿阿里巴巴的做法,将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那么有那一家公司会承担大学生“二次培训”的使命?阿里巴巴是一个遵守法制、遵从理想的伟大公司,不应该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毛病就“刚性”地拒绝他们的入职申请,阿里巴巴希望刚毕业的大学生“拿来就用”,或者“来之能用”、“用之能胜”,可以理解企业的实用原则,大学教育必须面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不欢迎刚毕业的大学生,明大学教育存在“学而无用”的缺陷。马云发表的不聘用刚毕业大学生的言论反映了他的真实想法,不存在“认不准”、“看不清”的语义纠纷。这两天,马云在河内给越南总理提了一个极好的建议:给越南的青年人创造更多的机会。既然本作者提出了哲学意义的“等效原理”,那么本作者依据原理给出一个“建议的建议”:给刚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更多的工作机会。有谁不是从这样和那样毛病的青年时光走过来的,刚毕业的马云被招聘公司拒绝过,我们不希望看到马云不分“青红皂白”地拒绝刚毕业的大学生。

  (邓如山2017-11-10邮箱:deepmind_123@163.)

  (“uaintyprinciple”iureofexpectationforeics)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