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互补原理”思索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发现的“互补原理”不仅适用于量物理学,而且应用到哲学认识论领域,在本体论和认识论、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辩证法的“正命题”和“反命题”之间都存在互补性,适用于“互补原理”的描述。存在量物理和哲学范畴的“互补原理”的区别,前者是一种狭义概念的“互补原理”后者是一种广义概念的“互补原理”,我们可以用“等效原理”来明两类互补原理的相同性,用“突变原理”来指明两类互补原理的差异性。哲学范畴的“互补原理”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当下社会的许多热点问题。比如:人们极为关心的“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相互关系,“金山银山”和经济增长、“绿水青山”和生态环境属于等效性、或同义性的词语描述。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对立性和差异性,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互补性和同一性,为了将气候和生态变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人类必须调整经济增长的方式,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更快地发展互联经济也是其中的选项。中国和世界各国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面临了气候和生态变化的更大压力,世界各国尽管面临了局部冲突和军备竞赛的威胁,但是,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威胁让人类付出了更大代价,世界各国应当将更多的资源用于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消除由气候、生态变化带来的严重威胁。
络空间是一种虚拟空间,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络经济、或互联经济归属于虚拟经济,“**”不是互联经济独有的,金融和**同样含有“泡沫”成分。互联技术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而互联技术的“推陈出新”不断改变互联经济的“样态”,时下的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互联经济呈现“方兴未艾”的增长势头。智能手机似乎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离开了它,我们的交往和消费行为会遇到诸多不便。如果一定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或者传统经济和互联经济,那么在实体、传统的经济和虚拟、互联经济之间存在融合性和互补性,符合“互补原理”和“融合原理”的解义。比如:不能简单地将阿里巴巴和京东、腾讯和百度等电商平台看成是“虚拟经济”,不然,我们无法解释阿里巴巴的年销售额达到了上万亿元,直接和间接地带动了3千多万人的就业,每个工作日的纳税额达到了1个亿,显然,阿里巴巴集团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我们熟知的那些制造业巨头。由于在实体经济和互联经济符合“等效原理”,因此,两者有一定的替代性,或者两者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排斥性;由于实体经济和互联经济符合“互补原理”,因此,两者存在一定的融合性和互补性。
如果商品零售的总额在一年、或几年的时期内下降,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传统商业和互联商业的销售模式发生更多的排斥效应;如果商品零售的总额在一年、或几年的时期内上升,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传统商业和互联商业的模式发生了更多的融合效应。近几年的确出现了实体店的“倒闭潮”,制造业面临了转型升级的压力,而从实体店和制造业“分流”、下岗的一部分员工在店和物流业重新找到了就业机会,近几年就业状况的持续改善与互联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很大的关联。在络论坛上有许多民“怪罪”马云和刘强东,将实体店和制造业“日不好过”的原因归为互联经济的崛起,实际上,互联技术本身不创造经济价值,只有将互联加上制造业,互联加上销售环节才能创造经济价值,因此,互联技术对于制造业、对于传统商业而言,只是实现了一种生产和销售方式的转换。既然互联和数据技术能够创造新的生产和销售方式,那么市场经济的“最大痛点”——生产和销售的盲目性能够得到克服。**和**一直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生产和需求信息的不对称,这种矛盾的集中爆发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互联和数字技术即使不能彻底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和混乱,也能缓解和降低市场经济的不可预见性所带来的危机和资源浪费。
就像“脸谱”和“推特”在社交络的功能上符合“等效原理”和“互补原理”一样,QQ和微信在虚拟社区的功能上同样符合这两个原理。QQ和微信的替代性甚至高于“脸谱”和“推特”的替代性,目前,QQ的用户数在下降,而微信的用户数在上升,两者的用户数基本持平,微信的活跃用户数很快要超过QQ的活跃用户数。虽然阿里巴巴开发了一款移动端的社交产品“来往”,它和“微信”的功能并无差异,属于等效的应用软件,但是,微信的用户数几乎等于中国民的数量,而“来往”的用户数少得可怜,“微信”和“来往”的差别不在技术,而在于用户的体验和消费习惯。除了“脸谱”和“推特”,“微信”和“QQ”,还有“数都数不清”的社交软件,论坛、博客和微博也属于虚拟社区,上的超大社区和中社区形成了“互补关系”,同样,在大型、特大型的公司、企业和中型、微型的公司、企业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每年有几万、几十万的中店、中企业关门歇业,每年也有几万、几十万的店、中企业开门营业。互联经济依赖中企业的生存环境,就像虚拟社区依赖民的参与一样,互联创造了过去不能想象的效率,它将时空分布极其广泛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张上”。
我们在“经济半时”、“经济之声”栏目中经济听到**汇率的市场化、国际化的播报,听到商品、货币和资本市场价格走势的分析和评论,懂不懂一些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知识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理财收益,而懂不懂一些经济学的知识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经济行为和收益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存在“互补关系”,西方经济学更多的是一种适用的工具,没有这些适用的经济学原理和模式化工具,我们甚至不能有效地进行工商管理活动,不能学好工商管理课程。西方经济学不能帮助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缩贫富差别的社会目标,我们因此需要学习和应用**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互补性”可以推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经济政策存在互补关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追求效率的目标,而共同富裕的政策追求公平的目标。效率和公平的互动性符合“互补原理”。**和脱贫行动是社会大众目前最为关心的两大热点问题,中国在**和脱贫行为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中国经验”的重要内容,值得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广。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成果应该让广大的民众受益,而不是让少数腐败分“中饱私囊”。
根据****公室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的年底,中国仍然有7071万贫困人口,相当于农村总人口的7.2%,有20万的贫困人口用不上电,数千万的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因病致贫,因贫辍学的现象时常发生,从1981年到2012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仅在2016年减少的贫困人口就有1000多万。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不仅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且减少了7到8亿的贫困人口,预计在2020年实现康社会的目标时,中国的贫困人口将会下降到更低点。中国作为人口和自然资源之间压力最大的国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目前,国家既要考虑GDP的总量,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速,又要考虑提升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指标,目前的GDP排在世界的第二位,而人均GDP的排名不容乐观。根据“互补原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我们既要提高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更要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既要让更多的居民跨进中等收入的行列,又要让贫困地区的人口比例下降到更低水平。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经济大国,拥有了脱贫攻坚的更多资源,实现既定的减贫目标只是时间问题。
(邓如山2017-4-26邮箱:yywgs@163.)
("plementaryprinciple"tothinkandsolveSocialproblems)
*v本\文*/来自\v\v/**\.Pi. ,新快无弹*窗**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