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三个来源”的继承与创新(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义“三个来源”的继承与创新(2)
  哲学是揭示事物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当从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转变为揭示人的属性时,哲学就转化为人学,仅仅在这种“转换原理”的意义上,我们才能将哲学理解为“人学”。很多哲学家将哲学理解为人学,或者将人学理解为哲学,在哲学与人学之间建立完全的、强的“等效关系”,却没有为这种“等效关系”设立意义的“语境”,如果哲学只是一种人学,那么本作者向哲学家“发难”:哲学只研究人,不研究物?哲学只探讨主体的人和人的社会性,不探讨客体的物和自然性?实际上,当研究“人学”时,哲学转换为人文和社会科学;当研究“物学”时,哲学转换为天文和自然科学;当研究人与自然、生命与宇宙的关系时,哲学转换为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大哲学”。如果哲学只是人学,那么哲学研究有导向“人择原理”的可能,而宇宙学的“人择原理”倡导人类中心主义。“人学”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达到了顶峰,而在二十一世纪的“宇宙学时代”,我们仍然强调人的中心地位,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上也许存在像我们一样的智慧生命。生命不是地球独有的,美国航天局近日发布了“重大消息”,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土卫二”和“木卫二”上发现了海洋和支持生命活动的有机物质。

  我们用“等效原理”和“突变原理”的双重性来明**与费尔巴哈人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费尔巴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论观点,而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和宗教神学有强的“等效关系”,黑格尔哲学的绝对观念指向了神秘主义和**的上帝。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哲学是神学最后的“避难所”,他掀开了黑格尔神学的“保护伞”,创立了没有绝对精神的唯物主义和没有神性的人本主义哲学。由于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论的同时也抛弃了他的辩证法,而黑格尔的辩证法集中反映了德国古典哲学“活的灵魂”,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必然走向历史上的机械唯物主义,而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就是如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必然走向生物学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生物学唯物主义”脱离了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一种纯粹自然、抽象的人性,这种生物学和生理学意义的人本主义被**嘲讽为“普遍的爱”,这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的哲学”,强调“爱一切人、爱人的一切”。

  仅仅在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上,**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没有区别,两者符合“等效原理”的注释,但是,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意义上,**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有本质的区别,两者符合“突变原理”的注解。**认为,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的“抽象人”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人的活动出现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人的本质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又将历史唯物主义应用到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研究领域,将人的社会关系归结为人的生产关系,而将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归结为社会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的“终生成就奖”离不开两项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大行其道”,成为在市场经济下分析人的经济行为和动机的主流经济学。尽管我们可以大胆地使用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性工具”、“数值模型”,精确核定厂商的利润、员工的收入、上交的税收,但是,除去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的因素之外,当试图解释人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解释人们结成的生产和社会关系时,我们还是离不开**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

  我们用“等效原理”和“突变原理”的双重性来解释**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终止于19世纪初,反映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产阶级的诉求和利益。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经过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更新,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经过西斯蒙第的改造。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种观点:古典经济学指的是从亚当·斯密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开始,到马歇尔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结束这段时期的理论。按**的观点:古典经济学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代表着学术进步力量的政治经济学,那些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则属于庸俗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个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同样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两种劳动价值理论具有形式的一致性,符合“等效原理”的应用范畴,而两种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不同,**对亚当·斯密劳动价值理论的改造符合“突变原理”的应用范畴。

  两种劳动价值理论的共同点是劳动创造价值,土地和生产资料是“价值之母”,劳动是“价值之父”,两种劳动价值理论的不同点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认为工人获得了全部劳动的价值,而**认为工人获得了部分劳动、或劳动力的价值,全部劳动的价值减去劳动力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大,工人获得的劳动力价值就越,为什么工人只能获得部分劳动的价值、或劳动力的价值昵?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通常站在资产阶级的利益上,就像现在的一些经济学家通常站在开发商的利益上,为房价上涨“摇旗呐喊”一样,在他们看到的资本家利润的“表象”中,**看到了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本质。为什么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成为资本家利润的合理解释,而**的劳动价值论能够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昵?主要的原因是古典经济学家不能在商品交换中看到人与人的关系,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转换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商品转换为货币,货币转换为资本,商品和货币资本化的结果是将劳动力变成了商品。雇佣工人把劳动力出售给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资本家,雇佣工人在劳动中获得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货币化就是劳动力的价格、或工资。仅仅应用“等效原理”,我们只能看到利润和剩余价值在表面上的一致性,应用“突破原理”,我们清楚地看到利润对应了工资,而剩余价值对应了劳动力的价值。

  就像**以批判的思维继承了黑格尔“三大规律”的辩证法一样,**同样以批判的思维继承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两大领域的继承符合“等效原理”的应用范畴。**的突破性和超越性在于将黑格尔的辩证法“移植”到唯物主义的“树干”上,在于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迁移”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地基”上。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一样,强调“经济人”的抽象性和经济关系的自然属性,而**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相互转换中看到具体的人性和经济关系的社会属性。**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都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者,仅仅从继承性的要求来衡量,两者符合“等效原理”的应用范畴,但是,如果从创新性的指标来对比,两者有“天壤之别”,**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和财富的来源和秘密,而庸俗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进行自然化和永恒化的“粉饰”,不能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更不能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现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重温**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要把“普世价值”的西方经济学得“头头是道”,也不要把西方经济学得“一无是处”,实际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能够找到**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平衡点”,让西方经济学的“工具理性”为人民服务。就像**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嫁接”到唯物主义的“树干”上一样,我们可以将西方经济学的“营养”吸收到市场经济的“机体”中。每当福布斯和胡润“年复一年”地公布世界和中国的富豪排行榜时,我们应该希望出现更多的富豪,出现更多的华人富豪,更多的华人富豪“上榜”标志了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但是,财富再多也不是富豪创造的,而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的劳动创造的,就像其中之一的富豪马云得那样,财富不是个人的,属于个人会带来麻烦,超过个人需求的财富属于社会。

  (邓如山2017-4-18yywgs@163.)

  (Iandinnovationengravedihreesources”)

  *v本\文*/来自\v\v/**\.Pi. ,新快无弹*窗**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