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辍学留印象 家访风波换校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女生辍学留印象 家访风波换校长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二日,今天上午,我乘坐省长运的短班车,回到了学校。在车上,遇到了我的一位地理课代表。这位女孩很亲老师,是到向塘回来。

        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学生,今天穿着很整齐,显得格外的青春靓丽。她原在上个学期,是初二(1)班的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很好,经常主动协助老师的工作。每次我叫她做什么事情,总是高高兴兴地去完成。在课堂上,她对我的讲课,特别有兴趣,两只眼睛总是注视着我。那异样的神情,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可是,这样的一位好学生,现在不知什么原因,却已经辍学了,十分的可惜。更为想不到的是,后来竟发现,这一位学生对我的感情,超出了一般的师生关系。

        十月份,谢玉成主任要我出个通知,将学校老师借的所有书籍,全部给清理回来,统一进行登记编号管理。把这一项工作做好以后,再可以重新借出去。我即在外面的黑板上,写了这个通知。

        中学部的老师,陆续来把所借的书,还到了教务处。原在中学部的鈡挺生老师,因为已经调到学部去了,所借的书籍,暂时没有归还。谢主任本身与他就有矛盾,硬要我到学部去催。我和钟老师关系很好,也不大可能去那样做。于是,便写了一张条,让人带过去,向他明了原因。

        不久,钟老师亲自到中学部,来还书了。他对我这样:“如果是谢玉成叫我还书的话,那我是不会去理他的。现在我是看在你的面上,不与你为难,才特意把书给送过来的。”

        学部的陈燕老师,特地来到中学部来找我。我在学部,通过代了一段时间的课,跟陈燕老师也熟了。这位十分漂亮的女知青,来到了中学部,主要是想借一台扬琴。当时,这些东西,也归我管理,便马上借给了她。她很是高兴,叫我有时间到她那里去玩。我们家在南昌,离得不算远。她住在西湖横街,也算是和我为邻居了。

        在这一个月,市教育局教研室,搞了一次美术活动,组织南昌地区的中学美术老师,去向塘机场参观并进行写生。在这次的活动,我遇到了三中的黄友贤老师,还有我在南昌的邻居徐方振。徐老师下放以后,调在向塘中学任教美术和地理课。

        我在向塘机场,第一次在地面上,见到和接触到了飞机。机场有的关人员,只可以让我们参观,但不让在此进行写生。据,本来还准备让我们坐一次飞机,在空中兜一圈的。后来因为特殊情况,还是没有飞成。不过,机场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我们登上了一架型客机,里面仅能坐十几个人。我们在飞机里面,只是看了看,坐了坐,开了一下眼界。

        十一月初,在期中考试结束以后,学校组织老师,进行了学生家访的活动。我分在了董玲华老师的那一组,地点是在所部以南,靠近黄马乡的桃源大队。那一天晚上,我们在桃源大队的打谷场上,接待了学生家长。来的人也真不少,大家问得也很热烈。我们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逐个地向家长们作了汇报。

        记得学生占水发的家长,对孩的学习特别关心。我对这一位学生很为了解,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成绩也很突出。后来,这位学生选择了读文科。在我所教的高中文科班,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了大学教师。

        那位宗念洛老师,所在的那一个家访组,地点是在所部机关。这里可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地方。他在所部的一些家长面前,谈了对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些看法,措辞十分尖锐。他毫不忌讳地认为:我们学校的领导,根本就不称职。所里怎么能让曾校长这样的人,在学校里负责?让不懂教学的人,来管理教学,是个很大的错误。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应该赶快“拨乱反正”。应该要让有学历、有知识的人,来我们学校当校长。他还举了合适的人选,如我们所里的科办副主任舒惠国。这样一来,在所里弄得沸沸扬扬,引起了较大的波动。

        宗老师算得是实话实,可是,也轻估了这一位舒副主任。人家舒惠国,何止只是当弟学校校长的材料?后来,他可真是了不得,可以是平步青云,成了一个声名赫赫的大人物。不仅是先后当上了副所长,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科委主任,抚州地区专员,省政府副**兼省农业厅厅长,还担任了副省长、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和书记,直至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他所当的校长,可不是我们弟学校的校长,而是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的校长。

        在舒惠国担任省农业厅副厅长以后,他的妻**,也随后调到了厅里的机关。后来,她也担任了厅里的处级干部,这是后话。

        过了不多久,宗念洛老师就走了,回南昌去工作了。他是被市教育局落实政策,调到南昌一中去教书了。后来在我们学校,所里也根据实际情况,换掉了那位没有学历,能力又欠佳的校长。新的校长,由具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历,有资历的万光武来担任。

        十二月二日,这一天为星期六,繁忙的一个星期,又这样过去了。学校现在经常会停电,真是烦人。在这沉闷、独静的晚上,我坐在昏暗的油灯下,回想着一些往事。特别是我那还在鲤鱼洲的妹妹,现在她在那里,一定很辛苦吧。此时此刻,她又在做什么呢?。还有那位可爱的淑玲,现在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妹妹给我的来信,已经收到将近两个月了。她在鲤鱼洲农场,实在是太辛苦了,很想调到我这里来。现在那里的知青,很多都已经调走了。我这无用的哥哥,至今还未能跟她回信。有什么办法呢?如果就是调到我这里来,实际上劳动强度也有这么大,她又能够吃得消吗?这个时候,她一定还在那里,非常焦急地等待我的回信吧。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