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老知青冲突起 为早离开心算计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七日,今天下午的天气比较好,虽然是阴天,但常会有太阳出现。现在的田里,也比较干了。我上工割的第一系禾,还算是较为整齐,割得也很顺手。此后,我再割的其他几系禾,都是很乱的。在割禾的过程中,有好几次,我都差点落在别人的后面,割得很是紧张。
我们把这一块田的晚稻,收割完工以后,又来到了下一块晚稻田里,一人割了一系禾。这一个下午的出工,我们大家都很卖力,简直是劳累之极。现在班里的晚稻,统共可能割了60多亩吧?虽然已经割倒了这么多,可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去收。由于湿度太大,有不少的稻,倒在了田里,被浸到了水里,都已经在发芽了。没有开始割的稻,大多在田里东倒西歪的,情况也是如此。
十一月八日,今天上午的出工,是在田里进行扶禾。在上面的这些田,我们的扶禾,已经将近完成了约30亩。现在我因为掌握了一些技巧,所以扶禾的速度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手指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的痛了。当然,晚稻没有中稻粗大沉重,相对要轻松多了。
中午,当我饭还在口里,没有吃完,就被叫去了出工。中午吃饭的时间,也太短促了,吃也吃不赢。我再匆忙地扒了几口,便放下了饭碗,扛着扁担,随大家一起,来到了田里。班长戴阿扣,在工作的分配上,安排我去禾场上堆禾堆。
当时,在我的心里,对班长还是很感激的。真正起来,堆禾的工作,也是相当忙碌的。特别是在有时,禾场上一下涌来的人多,就很难照应得了。这样,我们堆禾堆不赢,常常是累得喘不过气。
在我的肚处,今天胀痛的很为难受。是不是因为中午吃饭时,太为匆忙的缘故,而造成这样的症状?不管怎样,现在所做的这一项工作,比他们到下面田里去挑禾,总要好受一些。
还没有过多久的时间,我就见在禾场上,有人就已经乱成了一团。原来,是发生了知青之间打架的事件。与我在一起堆禾的老知青万玉华,与从田里挑禾过来的新知青邓冬儿,两个人因为了发生口角,各不相让,竟然打起来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无非是万玉华责备了邓,讲他挑的禾,没有装好、捆好。现在倒在禾场上,弄得乱七八糟,不好堆禾。而邓本身的个性,就不服别人管,心里不顺。因此,两人由争执到恶语相向,进而动起手来。
他们两人的出手都很重,嘴上、脸上都被对方打出了血。当时,在禾场上的人也不多,只有我们两个堆禾的,以及几个挑着禾上来的人。我在其中所反应的动作,还算是比较快的。一见到他们打起来了,我赶紧放下了手中的活,跑了过去,把两人给拖开了。但是,大家看到这样的情景,还是一下全跑过来了,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实在的,从我本身来,也不是很想去拖架的。因为邓冬儿这个人,一贯就表现不大好,跟班长戴阿口也打过架,人人都觉得他比较讨厌。现在班里有一个人出来,教训他一下也好。话又回来,万玉华虽然是个老知青,在平常的时候,又跟我们新知青,好像总看不惯,老是会有些过不去似地,常会骂我们事情做得不好。他对于我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我只是当时就在旁边,见他们两个打起来了,不去拖一拖的话,也觉得不大好而已。
通过几次在禾场的堆禾,我基本上学会了这一门技术。现在禾场上的禾堆,就至少有一半是我堆好的。班里把上面田里的禾,挑完以后,又去下面田里,收了11亩的禾。由于人手很紧张,禾场上的堆禾,又增加了一个人帮忙。他是当地农民陈老二,在平时,主要是在田里,只管放放水的。
在干活的中途,食堂那位胖胖的上海女知青,送了一担免费的熟红薯来,给大家填一填肚。陈老二过去,拿了许多下来。我和万玉华倒没吃几个,后来都被他提回家去了。我和万玉华这两个人,搞好了上面禾场的禾堆,又到下面的禾场,堆禾堆去了。
十一月九日,今天的上午,我们是在田里割禾。晚稻真是难割,尽是乱七八糟的。因此,大家割禾时的速度,也比较慢。有很多的人,又被割到了手。这一个半天,我们大约割了12亩的晚稻。还有一些稻,留在了这块田里,没有全部割完。
下午,我们的出工,是扶禾、挑禾。刚开始时,我扶禾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可是,到快要扶完禾的时候,速度倒反而慢下来了,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又在难受。
班长戴阿扣的女朋友、南昌知青余志红,注意看到我在扶禾时的方法,指出我的扶禾动作,还是没有扶对。她这样一,弄得我又有些犯胡涂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手指,痛得更加厉害,而且已经肿了起来。
在扶禾的时候,为什么他们那些人的手,就不会那么地痛呢?而我的手指,在扶禾的时候,尽管自己再怎么心注意,怎么还是会受伤,痛起来了呢?我到现在,真还是有些怕去扶禾了。看来,这是自己摆不脱的弱项,很难能够加以克服。我在挑晚禾的时候,倒是不觉得太累。这晚稻比起中稻来,也要轻多了。若比在禾场上堆禾来,也还是要舒服一些。
到了中途,要休息一下的时候,食堂那位胖胖的上海女知青,又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桶,送了红薯和开水到禾场上来。这一次,由于水送得太少了,我们后面过来的人,没有喝到。我们红薯倒是吃得差不多,大家基本上也都够了。
下午,我们去收禾的这块田,面积是15亩的,每人平均大约挑了5担左右。有些老知青,挑禾挑得好的,装得很高。挑禾的硬木扁担,是从禾捆的中间插进去的。现在估计,我们班在下面的田里,尚没有收割的晚稻,还仅只有六、七十亩了。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