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田赤脚抢秋收 大忙吃到红烧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冷田赤脚抢秋收 大忙吃到红烧肉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五日,今天的上午,由于在下大雨,我起来得很晚。后来,外面虽然还在下雨,我们仍被叫去了出工。这次的出工任务,不是去割禾。而是在田边挖出一条沟来,以便于让田里的积水流出,能够早一点干田。这样,对于割禾要好一点。

        由于是雨天,田里很湿,尽是烂泥,温度又低,需要穿高筒套鞋,才好干活。新老知青们都准备了套鞋,唯独我没有。主要是没有预想到自己的调动,会拖这么久的时间。怎么办呢?我现在只能穿着球鞋,去水田里上工了。

        在田里,没有过多久,我的两只球鞋,就成了一双泥巴鞋了。正在左右为难时,又来了一场大雨,大家根本就没有办法再干。班排长见到这种情况,只能是收工了。这次的出工,还是这场大雨,把我们给淋回来的。

        回到寝室,我换了衣服,刷了刷鞋上的泥巴。然后,我坐在了床上写日记。这时,听见隔壁房间的几个人,正在一起谈论,还到了我调动的事情。对于这种事,人们一般是保密的,怕会有什么意外。看来,也真是没有透不过风的墙,传得好快啊。

        中午,雨停了。到了下午,我们连的各排,全部被安排到四排,去帮他们栽油菜。我们班的任务,是寝室后面的四块半长条地。这时的旱地,基本上都在干了。我想,还是不下雨好啊。如果今天是晴天的话,我们就用不着,去做这额外的事情,尽快把排里的三秋任务,给完成掉。现在营里,关于商调函的事情,不知段和杨明圆,帮我问得怎样,心里觉得总是不得踏实。

        晚上,我在宿舍后面的房间里,和周国忠坐了很久。我与他谈了许多的事情,包括“双抢”时的万分痛苦,以及自己现在调动问题的烦恼。周国忠的年龄,要比我大三岁。这一位上海老知青,具有五年的场龄。他在平时,一般不大怎么话。今天跟我在一起,算是打开了这个话闸,一吐多年的苦水。这样一来,更加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当时来,他在我们连里,是我玩得最好的一位上海知青。

        十一月六日,上午一早,我们就来到了田里,又开始了收割晚稻。这也是我的心愿,早一天完工,就可以早一点走。田里的水很大,我没有套鞋,也不能穿球鞋,只能打着赤脚,下田干活。

        田里冰冷的水,冷得我刺骨地难受。我咬了咬牙,鼓着劲,坚持挺住。一会儿,我就觉得两脚麻木,失去了感觉。这种情形,与我在春插前时,赤脚下田的滋味差不多。

        现在不仅是冷得难过,在脸面上,我也觉得很不自在。这一方面,是自己自作自受,天气冷下来了,也不知道准备套鞋,总以为很快就会离开的。在另一方面,还是要怪营里那个熊书记。这个家伙也太毒辣了,连我的商调公函也要压、要拖,到现在还不跟我办。以致我在这里,忍受这本不该再受的痛苦。

        我割禾的速度之快,在排里是出了名的。由于用力很猛,过不多久,全身也就暖和多了。到了后来,我还感觉很热,额上冒汗,便脱掉了衣服再干。在这个时候,我很想去一趟八连,找一找那里的杨明圆。可是,我总抽不出时间。调动之事,仍然浮在那里。

        晚上吃过饭后,我拖着缓慢的脚步,来到了八连的畜牧排。在那里的猪栏,找到了杨明圆。他的工作,是在这里养猪。现在是刚从总场,乘拖拉机回来的。在我与他的交谈中,发现找这个人办事,并不牢靠。就他自己来,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既然是靠不住,就不准备再寄希望于他了。

        据杨明圆告诉,总场行政办公室的方翰卿主任,在今天已经坐飞机,去了海南岛。到那里去的目的,是联系学习育种技术方面的事情。

        海南岛地处热带,气温终年如夏,能够充分地得到太阳光热,雨水充足,水稻一年可收获三季,是一个繁育水稻良种的好地方。

        十一月七日上午,我仍然是打着赤脚,下田收割晚稻。在开始时,三毛副排长只是跟我们,把昨天剩下的那半块田,在边上割出一条空挡,以便挖出沟来放掉水。今天上午的任务,就这样算了的。后来,他又改变了主意,还是叫我们把这半块田的禾,干脆全部给割掉来。

        于是,我们大家一字排好,一人一系地下田割禾。我和前面的几个人,很快就一系到头割完。落在后面的那几个人,却是拖拖拉拉地,还在那里磨磨蹭蹭,消极怠工。这么一种状态,让我们在前面拼命干活的人,觉得很是不舒服。

        正在这时,有人从连里过来,兴奋地告诉大家:“今天有一个好消息,中午在食堂里,会有红烧肉吃。我已经到了食堂,看到他们正在那里弄。”

        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大家一下齐声欢呼。大伙做起事来,也全都来劲了。于是,我们一鼓作气,把这半块田的晚稻,一下便割完了。大家收了个早工,赶回到了连里。

        中午,食堂的工作人员,真的给我们开了荤,是吃很难得的红烧猪肉。大家早早地来了,在窗口排着长队。这么久没有吃过肉了,个个人的肚里,已经没有一点油水。食堂准备得很充分,3毛钱一份,不受限额,尽管打。这样的情况,只有像“双枪”那样的季节,才能够享受得到。那个时候,大家的工资低。这样的一个价钱,已经算是贵的了。可大家并不会舍不得,打到了红烧肉,吃起来真是格外的香。

        这一种滋味,只有经过了那个时代、在那样艰辛环境下、生活过的知青,才能够深切体会得到的。那时,能够满足一次这样的要求,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平时,我们干的是重体力劳动,吃饭一餐,就能够吃上个8两,甚至是上斤的,还会觉得没有吃饱。现在的年轻人,对这样的事情,有谁会相信?

        食堂的上海知青烧肉,总喜欢在里面放一些五香粉。这种方式的做法,虽然是上海人的口味,却对我这个南昌人来,也很是适合。那个时候,实在是很难吃到一次肉,不管是怎样的烧法,只要是肉,都是很好吃的,哪里还会管怎么去放佐料?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