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出面不再动 减轻负担打零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长出面不再动 减轻负担打零工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底,在围堵马建,又把他放走的当天晚上,郭振凡的哥哥郭晓凡,把我们召集到了一起。这一次,他进一步地服我们,停止与马建之间,这种无休止的殴斗。这样下去,只会是双方俱伤,都没有什么好结果。郭晓凡的年龄比我们大两岁,是一个很懂道理的人。平时我们对他很是尊重,今天所讲的话,也不得不服。

        郭振凡的哥哥还提出,要和我们这些同学一起,在今天晚上,到马建的家里去一趟,直接找他的家长见面。去就去吧,见一见他的家长,也是可以的,看看他们怎么,我们勉强答应下来。

        我们众兄弟们,与郭振凡的哥哥一起,当即去了马建的家里。大家来到他所住的那栋房,上了三楼,敲开了房门,没有见到马建在家。或许他在这时,正躲在某个角落或里间房,不敢出来见我们。

        马建的父母,这时正在家里。他那个胖胖的母亲,我以前在这里,倒也是见过的。他的父亲,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个并不怎么高,看过去,也不怎么像是个当领导的。他的父母,见我们一下来了这么多的人,开始还以为是来寻事的,一时显得十分紧张。

        郭振凡的哥哥郭晓凡,向他们明了来意。我们这一次过来,是为彻底解决打斗问题而来。马建的父亲,传是在政府的某管理部门,担任领导干部。他见情况是如此,松了一口气,却又长了底气。甚至还认为,我们到这林里是来求和的,扬起来了。竟什么,他那机关里的人员,听了这样一件事,都想帮其儿,来报复我们。

        马建的父亲,出这样的话来,竟出自一个领导干部之口?经他这么一,弄得我们大家又来气了。也不想想,他的儿为什么会被挨打。实在的,我们要不是郭振凡的家长,现在出了面,本来就不想与这种人讲和。要打下去的话,就打下去,到底谁会怕谁?

        我严厉地提出警告:“马建在以后,若要再出现报复同学的事,我们这些同学,也是不好惹的。到时候发生的后果,只有你们自己负责。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是先跟你们做家长的,打好这个招呼。”

        实际上,对于马建的家长来,结束双方的打斗,也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马建的父亲在这时,见我们也是不好惹的。他赶快作了表示,一定会管好儿,报复同学的事件,保证以后不再会发生。而我们大家,也是因为郭振凡的家里人,现在已经出了面,也就了结此事算了。何况对于我们自身来,并不是那样一种,在社会上惹事生非的人。毕业以来的反击,无非仅仅是为了自卫而已。

        这样的结果也好,本来大家在一起,就是难得的同学。没有这个必要,为此成为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人不犯我,我何必要去犯人?要不是他在学校欺负同学太甚,毕业以后又凶恶地报复,同学们**,哪可能会弄到这样的地步?

        既然我们这些同学加兄弟,已经和马建的父母当了面,确定了和解,大家应该再也不会顾忌,有什么人身安全的威胁了。这样,我们也得以自由自在地,干自己要做的事情。大家去轻轻松松地,搞搞自己的活动了。

        十二月份,中央派江渭清同志,到江西工作,任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军区政委、省军区第一政委。据,这位省委书记比较亲民。当时有民间议论,他为体察民情,还亲自到粮站排队买米。

        周林得知班长齐庆国,要随在6011部队父亲,转业回到山东济南去。在这两天,就要上火车。他与齐庆国的关系,平时比较要好,准备去送一送。我们估计,马建与齐庆国,也比较接近,应该也可能会去送。于是决定,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同周林去火车站送行。虽然齐庆国为军队干部弟,与班上的干部弟,在一起要多一些,但是,他对我们这些同学,也还算是可以的。

        在齐庆国同学,离开南昌的那一天,我和周林、郭振凡、雷卫东等同学,到火车站去送了他。这一次,周林还特意带了一本日记本,囎送给他,以作为同学纪念。肖承荣、王建华等同学,也来到了火车站。这一次在火车站,我们并没有见到马建过来,可能是知道我们要来的缘故。

        我们送了齐庆国上火车以后,与齐庆国同学之间,一直也没有什么信息联系。只是听周林,齐庆国写过一封信给他。

        一天,徐步健特意过来,对我们这些人:“你们在家里没有什么事,愿不愿意到外面去打零工?现在就有一个地方,我可以带大家一起去。”

        我们这些人一听,都表示愿意。他领着我们,来到绳金塔附近,在抚河边的沙滩上,为一家砂石公司挑鹅卵石。这样强的体力劳动,大家都没有做过。几天下来,累得腰肩疼痛,喘不过气来。

        记得那几天去挑鹅卵石,我们的老大徐步健,还带来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孩。这位女孩,还是徐步健的一个亲戚。她穿着干干净净的衣装,系着头巾,和我们一起,去做这样的苦工。这位清纯的女孩,虽然是也累得够呛,但表现的却很坚强。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就是不一样。虽然我们没有赚到什么钱,但对大家来,是一个很好的劳动锻炼。

        之后,我随着“帅老头”,以及他三个外地的徒弟,在青云谱区的一栋楼房里,为原省教育厅的徐厅长家,油漆家具。这一些家具,大多为旧家具地翻新。这位徐厅长,可能是从下面调回来不久。

        我们先要用烧碱,把旧漆软化掉,刮干净。再刮上油灰,即用立德粉和光油调制的泥膏。待干后,便是打砂纸,刷颜料。然后,是再刷两次醇酸清漆。还有一种为酚醛清漆,在冬天不容易干,质量要差一些。第一道漆干后,要轻轻地打一次砂纸,有利于和第二道漆相合。

        徐厅长待我们,很为和蔼可亲。他有一个女儿,叫徐勤。这与我班陈勤的名字,仅为姓氏不同。她也在南昌三中读书,比我们要低一届。后来,我在公园里锻炼时谈起,得知这位徐勤,竟是李大明的同班同学。

        徐勤虽然长得一般,但是很有素质,经常喜欢跟我聊天。我们渐渐熟悉了,无所不谈。我们在一起时,也会跟她讲一些幽默的笑话。她很喜欢听,总是笑得特别地开心。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