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友合影作纪念 学习英雄五少年 (1 / 2)
一九六九年九月初,学校开学以后,我们班的班主任邹老师,没有再带我们班了,改由工宣队的一位周师傅来接任。班长于丽昌,负责重新安排班上的座位,尽量做到男女搭配在一起。我被安排的同桌,为李美蓉同学。于班长自己,有心安排和韩宽亮同学坐。可能是韩宽亮同学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去坐那个位置,坐到了男同学范爱良的位置上。老实巴结的范爱良同学,只好去和于班长同坐。这样一来,弄得于班长好不尴尬。
我与郭振凡、潘维克同学,那时的关系相当好,还专门到象山南路的立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照片上面题有“革命友谊”几个字,作为留念。在照相时,我们三人都带着军帽。我的那顶军帽,还是从棉花市学的熊晓儿那里,去借来的部队真军帽。当时,这位同学和他的哥哥,虽然把军帽借给了我,但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他们还一再嘱咐我,不要被人给抢掉。街上抢军帽的事情,时有发生。我还穿着一件仿真的军装,这在当时,也是很时髦的。
潘维克同学,在我们几个人里面,算是长得最好的一位。他家居住的地方,还远在抚河桥附近的炭巷。不知什么原因,也跟我们这一带的人,在一起读书。真正起来,我和郭振凡、潘维克同学,在那时的关系算是最好。我们三人的家里,大家玩得都很勤,走动的也最多。潘维克有一个弟弟,在杂技团当学员,也常常会到我家来,找他的哥哥。
这一年十月一日国庆节,在南昌市面貌一新的人民广场,举行了盛大的节日庆祝大会,还进行了彩车大游行,展示我省经济生产的丰硕成果。其中有一种名为“起宏图”柴油车,走起来“突突突”乱叫、还一路冒着黑烟。这是由原来的板车工人开着,成为当时全国没有、江西独有的一大街头风景。
那一天的上午,下起了雨,风吹得有些冷。我是在广场西南的服务大楼旁,趴在围墙上,来观看这次游行的。
十月二十日,中苏**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但未取得任何进展。苏联向中苏边界增兵,我国则着手“深挖洞、广积粮”,开展了全国性的战备运动。中央号召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进行人民防空工程的建设。中央被批判的二号当权派邓平,与其夫人朱琳,就是在这个时候,也被疏散到了南昌市的新建县。
在我们家里,也作了到乡下去躲避战争的准备。一旦中苏战争爆发,很可能发生核战争,对方要炸的当然主要是城市。我们家分作几次,先把一些被,以及其他要紧的生活必需品,放到了乡下的姑姑家。这不仅是因为和姑姑家很亲,而且距离我们家里,相对也要近多了的缘故。妈妈经历过了日本侵越中国的年代,当年逃难的艰辛和恐惧的阴影,让她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下,不得不早做好准备。
十一月十九日,长篇通讯《英雄五少年》,在《江西日报》首次全文发表,并配发了社论《时代的骄傲光辉的榜样》。报道了在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八日,江西省彭泽县湖西公社湖山大队,有蔡爱桃、燕红枝、吴桂珍、齐菊茂、蔡长犁等5位学生,为抢救突如其来的山火,而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我们学校对这篇通讯及社论,组织了广泛地学习讨论。那时候,记得还有一首对英雄的赞歌,我大致记得这样一些:
英雄五少年,
烈火锤炼的集体,
顶天立地的英雄。
用鲜血
把革命的旗帜染得更红;
用生命,
谱写了一曲**思想的凯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