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棉小复课很认真 青梅竹马小凤琛
一九六七年九月五日,经**批准,中共中央、**、**、中央文革组联合发布了《关于不准抢夺人民**武器、装备和各种军用物资的命令》,即“9.5”命令。该命令发出以后,江西省仅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就收到了群众交上来的枪支,达到五万多支。
九月十七日清晨,**在视察大江南北时,来到了南昌。当天的上午,**在火车专列上,接见了省革委会筹备组的程世清,杨栋梁,黄先,刘瑞森,郭光洲,陈昌奉等人。程世清汇报了调来江西支左以后,**出现的情况,得到了**的赞许和系列指示。
之后不久,中央文革组也给江西发来了贺电,内容为:
伟大领袖**,视察五省一市回到北京。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传达江西问题时:“江西搞得很好,应该表扬。”
九月二十三日下午,南昌市革命工人武装指挥部(简称工武部),在省体育馆举行成立大会,发表了《南昌市革命工人武装指挥部给**的致敬信》。会后,工武部战士和驻军,又举行了大游行。
十月十四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在此前的一年左右时间,几乎所有的学校,因为“停课闹革命”,招生和课程的运行,基本上处于停顿的状态。中央的这一个通知发布以后,大部分的中学生,陆续地回到了原校的课堂,新生也在开始入学,进行“复课闹革命”。
我回到了棉花市学读书,与原来班级的同学在一起。担任我们班主任的,好像是一个叫易九生的老师。我的那位亲戚秦曰意,现在虽然停止了校领导的职务,但是,他仍然担任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正好任教了我班的珠算课。他的课讲得非常好,当时是学分式,还引用了我国2000多年前庄的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位既是亲戚又是老师的老校长,对我的学习也很关心,时常会叫我发言和回答问题。在这一段时间里,我的学习进步很快,成为了一名受人称赞的好学生。应该,这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棉花市学的那些同学,到现在我所记得的已经不多了。回忆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名字:熊晓儿、李东仁、赵自强、邓振国、朱建国、卢绍华、熊树根、彭守光、鲍金龙、黄丽丽、余毛女、许冬梅等。现在就这些同学来,也很难见到面。有的就是见到了,也不认识,毕竟年头太久了。
熊晓儿同学和我的关系,此时更加密切。我们还很喜欢打乒乓球,经常在学校或校外找地方玩。我俩打球的技术,在当时来,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他家里有很多的连环画和,我连《冲神岛》这样难懂的厚,也会借过来看。孙幼军写的儿童文学《布头历险记》,张天翼的童话《宝葫芦的秘密》,我特别喜爱,还临摹了上面的许多插图。
我还将自觉临摹最好的一张,送给了要好的邻居赵凤琛。她比我要一岁,在伙伴里,算是女孩最为突出的一个,住在进大门西侧的第一间。我们也可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常在一起玩耍。有好吃的东西,总会相互拿来享受。
记得有一次,我还曾和赵凤琛,与院里的伙伴们,学着电影《南海潮》里的情节,模仿主人公金喜与阿彩,鼻上插着两根大葱,做结婚拜天地的仪式,作为游戏来玩。而今想来,还是蛮有趣的。
一九六八年一月五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由149名组成,常务委员有26名。主任为程世清,副主任为杨栋梁、黄先、于厚德、万里浪。实现了全省的革命大联合,促进了革命的三结合。颁发了**的像章,以作为省革委会成立的纪念。
在**中,第一批**的像章,是在一九六六年的年底,由上海联合徽章厂推出。像章上的图案,采用了**在**广场,首次接见红卫兵的形象。此后,全国各地革命委员会纷纷成立,毛**章的生产,便有组织化了,而且种类繁多。随着毛**章的成批出现,这种**的像章热,很快便风靡了全国。
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也会从各种渠道得到毛**章。大家还经常会拿出来,进行交换收藏。现在我的家里,还藏有大大、近百枚各种不同式样的毛**章。
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江西省军区为加强社会的稳定,用这段时间收上来的部分**,武装了一个工人团,两个营和另一个连队。这一举措,为治安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这一年的寒假,哥哥带我去了在建的分宜电厂。当我来到哥哥的住处时,已经搬到主厂房的食堂旁边。这是一栋用油膜粘和板,临时搭起来的大工棚,地上的泥土还没有干,用一些木板垫着。哥哥和他的同事,有时会在这里搞伙食聚餐,记得最好吃的一个菜,是糖醋鲑鱼。
哥哥经常接触的造反派人员,主要有郭龙兴、盛荣泰、梁仁辉、李双根、吴国华、罗重炬等。他们已经在分宜电厂工地掌权,经常会在一起开会。罗重炬打篮球的技术非常好,投球的姿势优美,准确率又高,是我们崇拜的对象。
春季学校开学,我回到南昌,在棉花市学读书的教室,搬到学校最后面部分的西南边。这个部分,是四边为教室和走廊,中间为一个大天井的学区,大部分为高年级的学生。在东北角的拐弯处,还有一个食堂,主要为教师提供方便。
我们学校在这个学期,还组织参加了学工劳动。这是一家生产纽扣的厂,就在离学校不远的万寿宫旁边。我们的工作也很简单,大家分组围着大桌,把初出炉不久的一大堆塑料纽扣,用钻清通穿线的孔。对于我们来,算是第一次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参加学工劳动。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