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运动深入校停课 乡下接去当做客
一九六六年十月,在南昌市的街头,特别是中心地带人民广场,出现了许多人参与的大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关于对“炮打司令部”的理解。主方认为:“炮打司令部”,就是炮打司令部。这是**大字报所倡导的口号,不需要去加上任何修饰。反方则认为:对于“炮打司令部”的口号,不能笼统地炮打司令部。应该炮打的,是司令部中的一撮人,不能炮打无产阶级的司令部。
这样一来,因为各自思维方式的差别,两方组织的人员,进行了激烈地辩论。素不相识的人,一圈圈地围在一起,往往是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在晚上的人民广场东侧,聚集的人很多。其中,大中学校的学生,为主要参与者。我就曾亲身在那里,耳闻目睹地见识过这样的场面,觉得很是新奇。在街道的居民之间,甚至在同一个家庭的成员,也会为观点的不同,唇齿舌战,各不相让。
在当时来,“炮打一撮”的一方,主要是由市工人赤卫队、八一战斗兵团、东方红司令部组成。他们这些组织,是在省、市委的领导下,以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主,组建起来的。市工人赤卫队的总指挥,是江西拖拉机厂工人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赵长生(破四旧时改名为赵志坚),政委是南昌市总工会主席李金水。市工人赤卫队的总部,设在广场旁的南昌市工人文化宫里面。
这一方组织,将赵志坚署名的《坚决同坏蛋斗争》,以及江西日报社张永红的《张永红的大字报》,进行了大量印发。他们还组织了一次庞大的游行,号称队伍有20万人员,浩浩荡荡。在大游行的过程中,整个队伍的规模,前头已经进入了一经路的省委大院,而尾部还只停留在人民广场。
外地的红卫兵,到南昌来串联搞运动的也不少。其中有一支队伍,是“首都红卫兵12大队”,十分强势,富有号召力。记得当时的省委,对于这些外地的红卫兵,也表现得较为关心的。我在街上抢到过一份传单,就是省委发出的。是现在天气在逐渐转凉,请这些从外地来南昌的红卫兵,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及时添加衣服保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护好了身体,才能更好地搞好**。
由于**的深入、广泛地开展,我所在的棉花市学,和许许多多的学校一样,未等到该学期结束,便不得不停了课。据是根据上面的指示精神,进行停课闹革命。我们这些学生,也和其他的学校一样,中止了学习,便没人管了。
当了知青的姐姐,回到下放在修水的地方不久,也因为那里情形很混乱,知青们都走的也差不多了,便也暂时返回到了南昌家里。她回到家里的时候,还很威风地在左胳膊上,戴着修水县造反组织的袖章,为“红卫延安造反兵团八一战斗队”。
父亲过世以后,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母亲到房管部门,退掉了前面厅堂的那间大房。这样,一家六口人,挤在了后面的阁楼上住。这是一间不到10平米的房,可想而知,居住是多么的艰难。好在院里公共的那间厨房,有一些空间,可以能够有所机动。
此后,我和姐姐、妹妹,被接去了乡下的舅舅家里。以前外婆在世时,弟弟曾在那里呆过,可能是因为不服水土,身上不少的地方出现溃烂,还是回到家里后医治好的。我们先在麻丘荷埠周家的舅舅家,住了一段时期。后来,又到罗家集赵坊付家的姑妈家,及赵坊秦家的桃方家呆过。
舅舅只有我母亲这样一个姐姐,平时跟我家里的走往,也比较多。以往,他常会用一辆独轮木车,推起来会“吱吱”地叫,接我们几个外甥去乡下住。有时,我们在路上太阳很晒,他则就近到路边的荷塘里,摘下一片片的大荷叶,拿给我们当着伞撑,以遮一遮太阳。
我舅舅家有两个儿,儿为周天福,名水泉,和我最为要好。这个比我大三岁的表哥,很为聪明能干,在家里被看得很重。记得以前在舅舅家住时,有些好吃的东西,只有表哥一个人独吃,大家都没有份。如有一次就是这样,吃中秋留下来的生糖月饼,舅母只给了他一个人吃。我心里很不舒服,赌气跑了出来,舅舅则赶快追来哄我。
水泉表哥常会带着我,一起出去玩。他还会用一种浸,到瑶湖去捞餐鱼。我们还在那里,去摘过湖面上漂浮的菱角。这个时候,舅舅的大儿,找了一个媳妇,是从湖南过来的女人。这位缺了一个大拇指的大表嫂,大家都叫她为“湖南婆”。
在赵坊付家村的姑妈家,姑父早故,有一独叫水旺,我们也叫他为表哥。表哥和表嫂,有一个叫菱花的女儿,年龄比我的妹妹要,比我的弟弟稍大些。姑妈非常痛我,有好吃的总要先给我吃。父亲病重时,姑妈很是关心,常会过来照看。
那位叫桃方的本家,相对比较富裕。房大,院大,在赵坊秦家东头,靠近一条溪的地方,那里还有一口水井。他那个比我大一些的儿,常常会关照我。他们家还为这个儿,了一个漂亮媳妇,是三江口的人。我在这里,还参加了一个叫花萍的人出嫁。
我时候的奶妈,就在附近的村上住,对我很为看重。奶妈的儿叫毛栗,比我要大几岁,也常会带着我去玩。
这一年,**在八月十八日,三十一日,在**广场接见了红卫兵后,又于九月十五日、十月一日、十月十八日、十一月三日、十一月十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广场,6次接见了红卫兵。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广场,以及中央所在地的群众接待站,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一共约有1300多万。
在我们宅院大门口的西侧,皮鞋厂的东侧的墙上,用鲜艳的红漆,宣写了一段醒目的**语录: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