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岁读书进棉小 绘画基因在开窍 (1 / 5)
一九六二年八月底,在我到六岁多时,父亲带去报名上了学。按照常规,我本应该就近读的学,应该是在隔壁的孺亭学。但是,那时入学读书的年龄,要求满七周岁。我的一位本家亲戚,叫秦曰意,在南昌市棉花市学,担任校长。父亲在这位亲戚的帮助下,到他所在的那所学,帮我提前报了名读书。
秦曰意的家,在钟鼓楼附近。按照家族的辈分,我称其为公家。他有一个儿,名叫秦国荣,年龄和我差不多,也是在这所学读书,但不在一个班里。那一天的上午,我随父亲去学校报到回来,成为了一个学生,感觉自己似乎长大了。家里的人也,现在你已经是个学生了,不能再像以前那么贪玩了。
所谓的“棉花市”,作为南昌市的一条街道地名,在明朝时期,就非常有名了。当时的南昌城,叫洪都,管辖有九个县。农民所种植的棉花,都要到这里来进行交易。所以,“棉花市”便由此而得名。
以前,在人口稠密的棉花市街的东口,还有南昌市惟一的关岳庙。在寺庙里面,同时供奉着关公和岳飞两尊菩萨,香火极盛。由于此处历经战火,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关岳庙早已经是残破不堪。不过,那时仍有少数的僧侣,在此居住。在新中国进行的**改造中,关岳庙被政府所拆。然后,又在其原址上,兴建了一所学校,这就是现在的棉花市学。
由于我的家里,距离学校有较长的路程。从大宅院的后门出来,需经西湖路、东西上谕亭,横过象山南路。在开始上学的一段时间,父母亲常常会去送我。相对来,父亲送我的时间比较多。他一般会先带我去外面吃早点,主要是油条、豆浆、麻花等。然后,他再用自行车,搭着我去上学。有时较为仓促,父亲则买了早点,带我来到学校,让我先在教室外面,吃完了再进去。
那时,棉花市学有两处校门,都没有直接临街。我们平时在学校进出,一般会在棉花市胡同内的门,旁边还有一厕所。读学一年级时的教室,是在学校前面临街的一栋。教学楼为两层砖木结构,我们的那间,在下面一层的最里面,从窗户里可以看到街上。也许因为是校领导的亲戚,班主任老师还让我当了个班长。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是很为负责任的。
在家里,我和姐姐、以及邻居熊秋芬,常在室外屋檐内的大方桌上,一起做家庭作业。熊家当时搬进来不久,为原来胖家住的那间房。秋芬在其家里是大女儿,与我姐姐的年龄相当。她有一个妹妹,叫素芬,名壳兜,比我要一岁。后来,熊家又生了两个女儿,取了名,一个叫碗,一个叫碟。秋芬跟我姐姐的关系好,素芬则常和我们些的伙伴,在一起玩耍。
九月九日,在中国大陆上,**地空导弹二营,击落了美国一架U-2型飞机,举国同庆。U-2型侦察机,绰号为“黑寡妇”,装载侦察用特殊照相机。飞行的高度,在25000m以上的平流层,是普通机的2倍以上。
这一件事情,对于扬言**的**来,是个沉重的打击。坠落的飞机残骸,在南昌市东南15公里的罗家集。**军的飞行员陈怀,在跳伞时负伤,落在了水田里面,被当地的民兵给活捉,后抢救无效死亡
那时在学校里,我们所上的音乐课,主要学了这样两首歌:
《工农兵联合起来》
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
万众一心;
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
消灭敌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