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 “文化”路
五年五班的新任班主任叫战玉敏,她教学管理工作有经验、讲方法,是学校出名的优秀教师,什么样难调教的班级到了她的手里,都会手到病除,迎刃而解,许多家长都愿把孩送到她的班上来。战老师和机关学这个班也有缘分,班里很多同学的哥哥姐姐都是她教过的学生,像卢旭的姐姐卢蕙、段广坤的姐姐段雪梅、许志坚的哥哥许志勇、鲍旭五的四哥鲍旭民、马福魁的哥哥马福斌、乔金花的哥哥乔建军、家昌的哥哥家鸣等等。
开学之初,战老师组建了新一届班委会,谁也没有想到,新的班长竟是后到班里一年多时间的许志坚,据许志坚的哥哥许志勇就是战老师带的上个班的班长,战老师对许志勇印象颇好,也可能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就让许志坚当了班长。许志坚随和厚道,包容忍耐,软硬能处,方圆都可,是个当班长的材料。原来的班长韩吉政被改为学习委员,这也符合他的性格,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带头作用自不必,可就是怕得罪人不爱多管事,这在低年级时有老师做主还可以,到了高年级需要帮助老师多做工作时,就显得不太适应了。体育委员卢旭、文艺委员乔金花、劳动委员邵继军没有变化,新增加一个生活委员,由家俱楼的楚红担任。钟萍从学一年级就是学习委员,在同学中威信很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次不当学习委员,她倒落个清静,都上高年级了,她也不愿意像在低年级那样一会儿发书,一会儿收作业,整天跑跑颠颠的。战老师又把全班划分成四个组,任命了组长,家昌分在第四组,这个组的成员大都是家俱楼和一字楼的同学,鲍旭五是组长。
大院学生到乌江学上学,还有一条近路,就是从辽河街过崇山路,穿过奉京大学二部的宿舍楼,直接到乌江街,经北陵电影院正门,过宁山路一直向南行即是。
这条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路。
奉京大学二部前身为一九五一年建立的沈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是大名鼎鼎的作家、教授吴伯箫,他的著名散文《记一辆纺车》收入在初中课文中。自一九五八年沈阳师范学院与东北财经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为奉京大学后,这里就改称为奉京大学二部,是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四个系的校区。二部校区里有白墙石柱、造型独特的教学楼,有朴质无华、藏书万卷的图书馆楼,还有佳木葱茏、灰瓦红砖的宿舍楼,同学们每天经过这里,都能听到教学楼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对学生们最好的启发和激励。
北陵电影院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俱乐部,后更名为利群电影院分院、北陵电影院。这座建筑的主体是斜檐闷顶式二层楼,四根通红的立柱,彩绘的横梁雀替,房檐镶嵌粉红色的琉璃瓦,无不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这座建筑的拱圈形门窗以及西洋式的装饰图案,又有着西方艺术的明显特征,表露出西风东渐的影响痕迹。大多数人只知道这里是拥有首轮放映权的甲**院,却不知这里曾经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开庭审理日本战犯的旧址。大院学生们每天两次路过这座凝聚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对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启迪是潜移默化的。
在乌江街东侧与宁山路北侧的交叉路口,有一间门脸不大的吃部,每天早起门前就会支起大锅,炸出金黄脆亮、油滋喷香的油条、油炸糕,桌上摆着盛满豆浆的大碗,人们手拿着壶盆器皿排队等待,这个场面在北方城市的早上并不多见。同学们走到这里不光是被诱人的食品香味馋的垂涎欲滴,还被白墙上竖写的两行广告语吸引,上面写的是:“经济吃,家常便饭”,马福魁每天走到这里都要大声横着念道:“经家济常,便吃饭!”这个广告成了这个路口最有特色的标志。
同学们走到这里,还能会合到住在财干校的男女同学樊鹰、尚宪伟、邵继军、隋嘉嘉等。
d看就来 q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