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庄王问鼎4 (1 / 2)
又过了好几年,晋国的帮主晋灵公逐渐长大,长大后的他却是一个残暴的君主,除了大兴土木外,还喜欢杀人,比如有一次有个厨师没有把熊掌煮熟,晋灵公大怒之下,就一巴掌把这个不敬业的厨师拍死了。不仅如此,他还喜欢搞恶作剧,经常把下人聚在一块,他站在高台上向下用弹丸打人,以观看这些下人躲闪为乐。赵盾和士会等人见他如此不成器,都多次劝谏,可是晋灵公表面上总是敷衍:“嗯,我知道错了,我会改的。”赵盾、士会等人刚开始信以为真,还都夸了他一番,了一通什么“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之类的话。
成语“知错能改“即出于此。
晋灵公表面上敷衍,实际上却丝毫不改,后来晋灵公被赵盾劝谏的烦了,就决定干掉他,派了一个武林高手名叫鉏麑(音除尼)的前去暗杀赵盾。鉏大侠很是敬业,一大清早就来到赵府,这个时候,赵盾已经起来了,穿戴整齐,要去上朝,但是由于时间还早,所以就先打了会瞌睡。鉏大侠一看这情况,感动了,心想:“这不就是传中的‘人民的好干部’嘛!我要是杀了他,是对晋国人民不忠,如果不杀,是对国君不忠,合着无论如何,我都是不忠了,既然不忠,那我还不如自杀了算了!”
坚定信念后的鉏大侠干就干,愣是一头撞在大树上,撞死了!
鉏麑的“大义自杀”在晋灵公看来当然是“杀人不成反被杀”,晋灵公觉得赵盾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于是公元前607年,晋灵公设了个“鸿门宴”,请赵盾赴会,赵盾不疑有他,只带了一个随从提弥明前去赴宴。酒宴开始后不久,提弥明就发现情况不对,于是对赵盾:“臣下侍奉国君喝酒,不能超过三杯!”完后,拉着赵盾就往外走。
眼看赵盾就要逃了,晋灵公情急之下,赶紧派出一条恶狗上去拦阻,然后才想起来“摔杯为号”,赶紧摔杯,把之前埋伏好的“刀斧手”叫了出来。
提弥明先上演一出“人狗大战”,事实证明,这条狗确实不行,三下五除二的就被勇士提弥明弄死了,赵盾还以为晋灵公的“手下”就这么一条狗,当即笑道:“舍弃人而用狗,虽然勇猛,可是又能有什么用呢?”
赵盾这话刚完,两旁的刀斧手就冲了出来,勇士提弥明虽然是个高手,可就是再高,也寡不敌众,三下五除二的就被这批刀斧手干掉了,眼看赵盾就要“命丧当场”,这个时候,刀斧手里出现了一个“叛徒”。事实证明,这个叛徒是个绝顶高手,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保护赵盾逃了出去。脱险之后,赵盾问他高姓大名、家庭住址,他只道:“我是翳(音益)桑的那个挨饿人!”完之后,这个绝顶高手就走了。
原来,几年前,赵盾在翳桑打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快要饿死的野人,赵盾见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筐食物,这个野人名叫灵辄(音哲),灵辄虽饿,但却只吃了半筐,赵盾见他明明没有吃饱,就问他为什么不吃完,灵辄:“我家离这里不远,家中有老母,我想把这半筐食物带回去给我母亲吃。”
赵盾一听,感动了,就让他吃完,然后又给了他一筐食物。后来灵辄机缘巧合,不当野人很多年,去给晋灵公当了士兵,这次又是机缘巧合,见赵盾有难,就救了他一命。起来,这也算是“好人有好报”了!
灵辄走后,赵盾就觉得首都不能呆了,于是一路西逃,准备出国,可是当他刚刚走到晋国边境的时候,又收到了一条消息:赵盾大难不死后,他那个二杆族弟赵穿不干了,率领士兵攻进晋灵公的宫殿,在一个桃园里干掉了这个昏君!
晋灵公就这么死了,就这么简单!
赵盾听还有这种事后,就赶紧跑了回来。拨乱反正后,晋国的史官董狐也没客气,在史料上记载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老董,你记错了,国君不是我杀的!”董狐:“你是晋国的上卿,中军的元帅,逃亡不过境,回国后又不捉拿凶手,不是你弑的君还能是谁?”
赵盾无言以对,只感慨一声:“那是因为我怀念故国,这才逃亡不出境啊!”事实上,晋国西边是秦国,估计就算再给赵盾十个胆,他也不敢出境到秦国!
后来孔在修《春秋》的时候,知道了这件事,感慨道:“董狐是个好史官,能秉笔直书,赵宣(赵盾的谥号)也是个好大夫,为了法纪,敢于承认罪名,唉,可惜呀!赵宣要是能逃亡出境,不就没事了吗?”
一个成语“董狐直笔”即出于此,形容史官们不畏权贵,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历史。
晋灵公挂了后,赵盾从洛阳把晋襄公的另一个弟弟接了回来,扶植他转正,当了晋成公!
(4)邲(音必)之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