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尊王攘夷2 (1 / 2)
这里不管了,接着齐桓公北伐,他和仲父率领大军,很快就到了燕国。这个时候的燕国掌门人是燕庄公,燕庄公对此很是高兴,亲自迎接,原来狄人听齐军来援后,立刻就当了好汉,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狄军选择了主动撤退。
这么一来,齐桓公就面临着一个当年郑庄公面临过的问题:狄人不可怕,怕的是他们一打就跑,一跑就散,一散就追不上了,现在狄人更是学乖了:不打就跑。
齐桓公和管仲二人一商量,觉得现在齐军要是前脚撤退,狄军肯定后脚还会攻打燕国,所以齐桓公决定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主动进攻狄人。
狄国在北方能够如此嚣张,一来是因为他们本身强大,二来则是因为狄国有两个附庸国,令支国和孤竹国,齐桓公弄明白这个情况后,就打算消灭这两个不识时务、跟错了主的国。
燕国这边也有个附庸国:无终,所以齐桓公就让无终国当向导,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进攻令支国,令支国哪是齐无联军的对手,所以一战下来,就玩完了。
灭了令支国,齐桓公和管仲并没有“富即安”,而是再接再厉,挺进孤竹国,孤竹掌门自知不敌,就来了个“诈降”,同时还表示要“戴罪立功”,充当齐国进攻狄人的向导。齐桓公数日来屡战屡胜,十分轻敌,就信以为真,并且还对无终大军:“你们可以回去了。”然后齐军就和孤竹国的向导一块挺进狄国。
齐军向北进发,走着走着,突然迎来了一阵大风,风吹沙起,齐军被吹的都睁不开眼睛。过了好一会,风停沙静后,齐军抬头睁眼,只见茫茫沙海中,哪里还能分得出东西南北,齐桓公向周围一看,才发现那几个孤竹国的向导早就闪人了!
到了这个地步,齐桓公终于明白上当了,是那几个向导故意把齐军引至这大沙漠中,现在如果想不出什么脱困之法,齐军非要全部渴死在大沙漠之中不可!
关键时刻,还得管仲出马,思索片刻后,管仲想出了一条妙计,找来几匹老马,把它们放了,老马在前面慢悠悠的走,齐军在后边慢悠悠的跟着。过了良久,齐军只觉得眼前一亮,终于走出了大沙漠!
这就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
齐军大难不死后,自是有仇报仇,齐桓公率领着这支“愤怒大军”立刻进攻孤竹国,孤竹国的君臣万万没有想到齐军居然还能从大沙漠里活着出来,于是乎,一战下来,孤竹国也玩完了!
至此,灭了令支、孤竹两国,齐桓公的第一次抗戎也就取得了完美胜利!
齐桓公觉得这样也就够了,然后收兵回国。燕庄公感动呀,送齐桓公回去的时候,一直在送,送着送着就送到了齐国。按照周礼,诸侯送诸侯是不能出境的,否则就是自降身份。燕庄公无所谓,因为他很感激齐桓公,给他当个弟跟班也愿意。
燕庄公愿意,齐桓公却不愿意了,因为他这次北伐是“替天行道”,倘若现在占了燕庄公的便宜,那么这次北伐就不完美了,于是齐桓公大手一挥,把燕庄公走过的齐国土地全都送给燕国,从此之后,这里就是齐燕两国的边境了!
这件事固然可以明齐桓公慷慨,但却更能明,那个时候的土地根本就不重要!
公元前661年,狄人又南下,进攻刑(音形)国,势如破竹,刑国都城很快失守,刑国就这么暂时亡了。“盟主”齐桓公听还有这种事后,自是义不容辞、挺身而出,率领“**”大军挺进刑国,赶走狄人,帮助刑国光复。
此时的刑国国都已经被狄国鬼大肆烧杀抢掠了一番,可谓一片废墟。齐桓公见刑都如此残破,而且离狄人又近,于是就把齐国的一个城市夷仪划了出来,给刑国当新都。刑国人民很是高兴,旧都不要了,然后大伙就都怀着回家的心情“搬国”了,来到齐国的夷仪,这事有个名堂,叫作“刑迁如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