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郑庄小霸3 (1 / 2)
(3)两次败仗
郑庄公在春秋初年一度称霸,这就是所谓的“郑庄霸”,然而郑庄公霸业的开端却是两场败仗。
公元前719夏天,卫国、宋国、陈国、蔡国四国联军讨伐郑国,将郑国的东城门包围了五天,史称“东门之役”。当年夏天,这四国又拉上鲁国,来了个“五国伐郑”,五国联军打败郑国步兵,然后又把郑国的麦割了。起来,五国此举也算是为周桓王报了仇!
至于诸侯们为何伐郑,而且又都是时间短暂,胜即回,这是有原因的。而要把这个原因清楚,我们还得先从卫国与宋国起。
想当年,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原商朝都城附近的土地分封给了商纣王的一个儿,同时又派两个弟弟(周武王的弟弟那是相当的多,据他爹周文王有100个儿)去辅佐他,当然,名为辅佐,实为监视,却不料这两个弟弟辅佐监视的本领没有,策反的功夫倒是超一流。
不久之后,周武王英年早逝,弟弟周公姬旦执政。这两个弟弟一商量,就带着纣王的儿造反了,周公姬旦也没客气,一个“反冲锋”就把这个“三人帮”灭了,然后又把这块土地分封给周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卫康叔,国名就叫卫,侯爵。
后来西周灭亡的时候,卫武公有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周平王一高兴,就把他的爵位升到了公爵。武公之后是庄公,卫庄公有个庶名叫州吁(音迂),公州吁文武双全,很受卫庄公喜爱,同时还有个好哥们石厚辅佐。
这个石厚有个爹,名叫石碏(音却),是当时卫国的一个大夫。石碏对公州吁却没什么好感,一面让他儿和州吁绝交,另一面劝卫庄公“珍爱生命,远离州吁”,却不料这俩人没有一个听他的。石厚为此还离家出走,投奔公州吁,起来,石厚这一招,也算是为了友情,放弃了亲情!
卫庄公挂了后,嫡长接班,史称卫桓公。公州吁没有当上掌门人,哪肯甘休,公元前719年,州吁随便找了几个武林高手,就把倒霉的卫桓公做了,然后自立为君。
公州吁由于是篡位来的,所以即位之后,就想立些功绩,提高人气,好让国人大夫们都服他。恰巧这个时候,郑庄公的侄儿,那个叔段的儿公滑跑到卫国,公州吁一听郑庄公胆敢“杀弟囚母”,先怒后喜,然后就以此为借口,派人去宋国、蔡国、陈国,号召天下诸侯联军,共同讨伐郑国。
完卫国了,再宋国。宋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是商王之后,公爵,“开国君主”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启,所以宋国是“800诸侯”中爵位最高的一个。现在到了春秋初年,传到了宋穆公的手里。
宋穆公,挂了,然后将掌门人之位传给侄儿宋殇(音商)公,这么一来,宋穆公的儿公冯就不爽了,他和宋殇公历来不和,而且还是势如水火的那种,所以他现在很害怕。为了避免哪天被宋殇公黑了,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公冯就脚底抹油,去了郑国。宋殇公对公冯也是恨之入骨,同时又担心郑庄公会帮助公冯回国夺位,所以他早想打郑国了,现在公州吁要打郑国,宋殇公自是大力赞同。蔡、陈两国则是随便拉来打酱油的。
郑庄公明白是怎么回事后,当时就笑了:我的人到你那,你要打我,你的人到我这,你也要打我,这到哪理去啊!这两次战争都是卫国人领头,公州吁由于刚刚即位,不能在外面呆太久,所以这两次战争都历时很短,胜即回。宋殇公没有达到目的,虽然不愿意撤军,但是孤掌难鸣,而且光靠宋国的兵力,肯定是打不过郑国的,所以宋殇公也只能跟着撤军了。
(4)复仇
郑国吃了两次败仗,虽然寡不敌众,又都是败,但郑庄公何等人物,自然不能就此罢休,本着“擒贼先擒王”的原则,郑庄公决定先拿卫国开刀。
第二年,郑国就打到了卫国国都附近。这个时候,公州吁已经被“愤怒的卫国人民”干掉了(这事一会再),现在的卫国掌门人是昏庸无道、荒淫无度的卫宣公。卫宣公虽然昏庸无能,但就算再无能,也是知道出兵抵抗的,同时他还派人去燕国请来了“国际主义援助”。
郑国各个击破,先打燕军,再干卫军。郑庄公一面与燕军正面交战,另一面则安排一支精兵绕到了燕军的后面,前后夹攻。燕国万万没有想到郑庄公会不按套路出牌,所以一战即溃,然后就不敢再趟这次浑水,打道回府了。
燕军撤后,郑庄公继续攻打卫都,这个时候,一个国邾(音朱)国向郑国发了个求救信。原来,正当郑国攻打卫国的时候,宋国攻打起了邾国,邾国虽,但是掌门人挺有才,知道现在向中央周王求救没用,向郑国求救才是正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