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郑庄小霸1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郑庄小霸1 (1 / 2)
        春秋是诸侯争霸的时代,关于“春秋五霸”,历来颇有争议,比较流行的有两种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三个猛人是跑不掉的,另两个就比较有争议了:一是秦穆公、宋襄公;二是吴王阖闾(音合驴)、越王勾践。

        到底哪个法更合理,这里姑且不论,不过有个人在春秋初年曾一度称霸,算是“春秋五霸”的前辈,这个人,便是郑庄公。

        (1)郑庄公的家事

        郑国位于今河南省中部靠北的地方,虽在春秋的大部分时间里,郑国并不怎么出头,只是一个二流国家,但是在春秋刚开始的时候,郑国却风光无限。

        郑国,伯爵,受封很晚,是姬姓诸侯中受封最晚的一个,公元前806年,这个西周的“分公司”才正式成立。

        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同母弟弟,所以郑国是众诸侯中,与周王室关系最近的一个。到了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还在中央当了司徒(类似于现在的**部长)。

        周幽王昏庸无道,郑桓公觉得西周要完蛋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从镐京搬到了中原。郑桓公搬家了,郑国也就跟着“搬国”了。

        正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郑桓公想躲过“西周灭亡”这一劫,可是到头来还是没有躲过去。后来犬戎攻打镐京,当时郑桓公恰巧正在中央上班,既然躲不过去,那就干吧,结果很简单:郑桓公和周幽王都被犬戎人干死了。

        郑桓公“薨”了后,儿郑武公就顶了上来,接替了父亲的职位。郑武公的妻史称武姜(她是齐国人,姜牙的后代,本姓姜,嫁给了郑武公,所以史书上就称她为“武姜”),生了两个儿,长就是郑庄公。据郑庄公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的,结果吓住了母亲武姜,武姜很愤怒,就给他起名为“寤(音勿)生”,寤生就是逆生的意思。

        三年之后,武姜又生了一个儿,这一次生的十分顺利,所以武姜很喜欢二儿,给他取名为段,又叫叔段,也叫共叔段。可是喜欢归喜欢,地位归地位,寤生才是嫡长。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英年早逝,嫡长寤生即位,摇身一变就成了郑庄公。这一年,郑庄公13岁,叔段10岁。

        武姜见令人讨厌的寤生当了诸侯,宝贝儿叔段却什么都没有,很是愤怒,就找到郑庄公,让他把制邑封给弟弟叔段。郑庄公:“制邑是国家的要冲,这样吧,除了制邑,别的地方都行。”

        武姜:“好,那就京城吧!”这个“京城”并不是指郑国的国都,而是另外一个大城市,比起制邑来,京城只大不。郑庄公虽然不愿意,但是由于之前把话的满了,最终还是答应了(郑国的都城是郑城,今河南省新郑市)。

        郑庄公虽然同意了,但是郑国的很多大臣却不同意,上卿祭(音债)仲(也叫祭足)就反对,道:“京城是个大地方,分封出去不合古制啊?”

        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估待之(你等着看好戏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