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班师回国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班师回国 (1 / 5)
        俯瞰一群痛哭流涕,痛彻心扉之豪酋。刘备不由心生慨叹。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刘备常言,活在当下。

        又说“百闻不如一见”。道听途说,终不可信。

        少复祖爵,刘备名声在外。时少年得志,欲大刀阔斧,做一番惊天动地,惠及万民的大事来。有感于幼时宗祠大考。楼桑刘氏虽子嗣众多,却代代只能甄选四人,习文识字。便是如此精挑细选,还被某个不知名大儒,拒之门外。只愿收为着录弟子。

        故而复爵后,刘备首当其冲,便要大兴儒学。

        造纸术,印刷术,二大神技,皆排在首位。

        然待深思。刘备扪心自问:印什么?

        答案呼之欲出: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莫过如此。

        于是便准备,着手施为。命耿雍网罗海量儒家经典后,刘备却发现。同样是一部《尚书》。版本竟五花八门,不一而同。缺、漏、错、别,不一而足。话说,刘备家学渊源,恩师亦精于《尚书章句》。奈何所学,亦有出入。

        后又悉知,熹平四年(175年),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灵帝许可。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太学前。碑高一丈许,广四尺。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除《论语》外,皆当时学官所立。

        且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异同于后(将各家不同注解,列于经文之后)。

        “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史称:《熹平石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