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 有耻且格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93 有耻且格 (1 / 4)
        或有人问。

        蓟王与二宫太皇,及舞阳君之事,为何只做“负俗之讥”。

        所谓“负俗之讥”,乃指“因不谐于流俗而受讥议”。故又称,“负俗之累”。

        今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汉书·武帝纪》亦有:“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只因,蓟王房中之私,不涉家国天下,无损国祚社稷。何况,增成公审,中丞贾诩,对薄公堂。背后主谋,乃暗掌蟾宫之黄门内宦。所求无非梁冀金山。

        蓟王身中奇毒,昏睡不醒。遂为黄门内宦所乘。是故,“不知者不罪”。

        然,“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是故,关东群臣皆以为。蓟王宜审时度势,当早做切割。《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遂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毋需动用私刑。只需将二宫太皇,绳之以法。蓟王足可保全名誉。此,亦是法家之精要。

        然须知。我大汉,独尊儒术。

        《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夫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百姓只求免于罪罚,却无廉耻之心(只要不违法就可以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百姓有知耻之心,且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心存道义)。

        故于汉人而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方是治世之道。

        《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