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国色天香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国色天香 (1 / 5)
        即便不是上巳,曲江苑也有很多贵族出入,到了这一天对庶人开放,畜生又不像人一样知道要去茅厕方便,因此靠近曲江院路上积攒的马粪就更多了。

        粪肥是农家必不可少的肥料,长安城中有专门的拾粪者收集城中居民、牲畜产生的排泄物然后运出城外,这个行当原本是低贱奴婢才干的,然而如今也被黑帮控制,这些游手好闲之人不仅收居民的钱,还向农户们收钱,农户们种田本就生活艰难,即便是一个月十钱的肥水费他们也交不出来。为了这个事,开元二十四年秋他们跟里正报备,里正层层上报,最终由京兆府所辖长安县出面禁止黑帮再向农户收肥水费。

        不过那些游手可恶至极,他们将粪水拉出城后就随意倾倒,有时甚至还倒在了村民们的水源里,有性情暴虐的后生与他们理论,最终闹出了人命。

        农是农耕民族的根本,没有农民种粮食人吃什么?豪强贵族私改典籍兼并土地已经让无数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逃户,倘若再不为他们主持公道逃户会更多,赋税更难收,留下的农户负担更大,甚至还会跟开元八年权梁山一样激起民愤引发京兆内聚众叛乱,御史周诚看出此事的严重性便向张九龄报备,虽然当时张宰相已经自中书令右迁为右仆射,不过要汇集京兆、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的力量还是有的,那个杀人的游手被判了斩刑,尸身于西市平准局旁的独柳下示众,自此城中再无黑帮向农户收肥水费。

        游手闲汉本就是城中无赖,他们知道御史周诚是张九龄举荐的,周诚汝南人,父亲原是金州西城县丞,如今已经过世,将老家的房卖了后在通化坊有房产,那里就在朱雀大街西一街,如果不去打扫肯定会被街使怪罪,可是张九龄却是岭南客,住的地方又偏僻,皇帝去曲江院游玩只走夹城根本看不到城外的景象,于是城中黑帮便指示各自控制的拾粪者故意不捡张九龄家附近的人马粪便。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乃唐之国花,而东都洛阳更有牡丹花城的美誉,在礼部辟出南院做贡院之前贡生都是在东都洛阳考试,相比起长安,洛阳的漕运更加发达,高宗、中宗时因关中旱涝霜降之灾歉收无济,不但百姓吃不饱,就连天都要跟着挨饿,太便留下在西京长安监国,而皇帝本人则到东京洛阳逐食去了。

        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依托关中腹地,几大粮仓都集中在了洛阳,其实比起长安,洛阳更多时候担当了国都的职能,武周时更是直接将国都搬到了洛阳。

        武乃姓,比起历史悠远、俊杰辈出的门阀实力实在微弱,为了给自家人提拔的机会,也为了培养能与门阀对抗的势力,武则天首开武科举,破格任用寒门弟,门阀势力由此开始削弱。

        当时的科举也是春天举行,但洛阳三面环山气候干燥,除了滚滚运河之外当时登科及第的进士们再难找溪水玩流觞曲水,恰好听闻武则天喜好喝汤,于是进士们便开始盛行摆水席。

        吃水席一般都是在室内,可是难得的好春光就这么关在屋外实在可惜,再加上当时天朝气候温暖,有的人干脆就将酒宴摆在了亭中。

        科举地点改到长安后有些考官仍然保留着在洛阳时的习惯,好在亭中吃宴,芙蓉园只向皇家开放,曲江则被庶人的游船帷幄所占,杏花林更是皇亲国戚们挑选金龟婿的地方,不想凑那个热闹只想和三五好友聚会的普通士们在曲江院附近到处找寻,最终挑中了修政坊内一处开满了牡丹的亭。

        张九龄的娘戚宜芬喜好牡丹,常自己侍花弄草,在自己家中还开了块菜地自给自足,当时宗正寺将守陵人住的亭置于此处,见戚娘将牡丹养得如此只好便请她一同料理宗正寺中的珍惜牡丹。

        宗正寺除了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谱牒外还要守护皇族陵庙,天李隆基生母窦德妃的衣冠冢就在南城外的靖陵,于是便在修政坊置一亭,内设一亭长,专门负责为靖陵洒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