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闻香识臭(下) (1 / 4)
有人登科上榜自然就有人落第落榜,除了酒肆毕罗店之外,长兴坊中也经营着旅店。
房产田产是不怕贼人偷窃的财产,而且随着涌入长安的人口越来越多房价一直在往上涨,故而民间开旅店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只要有房产,旅店就开的起来,能读书当官的仕人几个没田没房的?
朝廷开的驿站全部都在赔钱,没办法,华人好客,来大唐的使节又多,请客总不能让客人掏钱吧。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就下令在驿站歇脚的官员不能吃肉,家庭条件好的官吏索性就不住驿站了,而民间的旅店又龙蛇混杂条件较差,相比之下还是同为官僚开的逆旅条件要好很多。
华人信佛者众,如果能绕上两句佛经与主持礼佛辩经住寺庙也是极风雅的,长兴坊正西面就有一间荐福寺,寺中的雁塔和慈恩寺中的大雁塔是长安城中少有的石塔,但是眼前的这位郎君一身的羊肉香料味,出家人再怎么慈悲为怀也不能不将戒律当一回事。
想吃肉又没钱就只能住民间开的旅店了,康家毕罗店后面就有一排旅店,这些旅店并不当道而且被临街的店铺包围,采光并不是很好,住在这里的大多数都是潦倒之人。
自从张九龄张宰相被贬为尚书右丞相后这朝上的风气就变了味。
科举只是获得做官的资格,然而在哪里任职却还要经过铨选这一关,五品以上的官员会授予鱼袋,必须要由皇帝亲自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和御史外都由吏部和兵部授官。
李宰相在任职吏部侍郎时曾干过这样一件事,当时的宁王李宪,也就是让皇帝李成器曾暗示李侍郎帮个忙,让他给自己的亲信升一下官,谁知李林甫连宁王的面也不给,将这件事传的满城皆知,不仅全长安的皇亲国戚知道,就连李隆基本人也听了,于是他便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了铁面无私的形象。
然而实际上,当时宁王托李林甫升职的亲信不是一个而是十个,李侍郎升了九个人的官只把一个人拿出来批判,所有皇亲都知道,不过没人告诉李隆基,后来李侍郎要给谁人调职宫内基本上就不再多过问了,皇帝很忙,他要排练霓裳羽衣舞,于是吏部成了李林甫的一言堂。
开元二十四年八月初五千秋节,李隆基过生日那天张宰相送了一篇文章——没钱的读书汉一般以诗为礼,李白名扬天下的《蜀道难》就是开元二十三年在紫极殿偶遇工部侍郎贺知章时送的礼物——那篇文章的名字叫《千秋金鉴录》,文章的内容是让李隆基励精图治不要沉迷享乐。
李世民倒是能听得进魏征的谏言,不过等魏征死了李世民就把他的镜从坟里刨出来鞭了尸,李隆基的气量没李世民大,在李宰相的蛊惑下他就将张宰相给贬了,换上了对李林甫唯唯诺诺的牛仙客做新的宰相兼工部尚书,等于现在五品以下文官的任免全由李林甫一个人了算。
李宰相家那面参了香料的红墙就是上门求官的官员进士们送礼送出来的。
读书人有几个不自命清高的,吏部选院就在礼部南院的隔壁,科举卷又不封名字,考官阅卷之前其实就已经将除状元、探花、榜眼之外的大多数进士的名字给定下了。
这又是一个相信科举是公平的傻孩啊。
王守善觉得这个潦倒的读书汉有点可怜,朝中有人才好做官,他刚才写的那两句歪诗忧国忧民却不能用来娱乐大家,不像《蜀道难》那种写风景的诗送的出手,这种在大家都高兴的时候给人添没趣的人肯定得不到重用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