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回长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回长安
        李郁在洛阳先是在高适的带路下去看了水泥窑,整个过程都很满意,就是对于工匠们在干活的时候没有戴口罩的事情大为恼火,对着高适狠狠的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满意的去嵩山少林寺找主持喝茶去了。

        嵩山少林寺建立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地处中原腹地,与古都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当年太宗皇帝还有高宗武女皇都曾经光临过少林寺,也赏赐了很多好东西,李郁听少林寺有着王右军兰亭序的摹本,本视为镇寺之宝,真迹当年本太宗皇帝都没有要走了,后来不知道弄哪去了,看皇家秘笈上有记载,可能被太宗皇帝带进了昭陵,如果不是因为是自己祖宗的陵墓,李郁很想做一次不孝孙,把昭陵打开看看,现在听这有摹本,虽然没有办法和原迹比,但是也聊胜于无了,带着李倓还有顾北山兄弟两和十几个亲卫就往少林寺来了,其他人都被李郁扔给懂强了,帮懂强训练新士卒。

        少林寺的主持在李郁去少林寺的前一天就已经收到李郁的拜帖了,虽然李郁对于佛门没有好感,但是这少林寺不一样,大唐多位皇帝都来过,而且还留下了很多故事,所以李郁的拜帖不是尊重少林寺,而是尊重一下自己的先辈们,少林时的主持方丈一早就在山门前等候李郁,差不多快到午时了,李郁才到,主持方丈赶紧上前相迎,双手合十道:“啊弥陀佛,今早寺庙内的喜鹊一直叫咋咋的,贫僧就知道有贵客前来,一早特地在此等候,没想到是救助三州百姓的魏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魏王恕罪。”

        李郁对于这少林寺主持的话,心里特鄙视,昨天已经让人给你送了拜帖了,今天还一副未卜先知的样,实在让人倒胃口,但是还要笑眯眯的双手合十道:“啊弥陀佛,大和尚瞎话的时候,脸不红眼不眨,实在让本王佩服。”

        方丈听李郁娱噎自己,也没有上心,只是笑眯眯的请李郁和李倓他们进寺,带着李郁他们浏览参观了少林寺建成以来所有文人骚客留下的墨宝,有到大唐历代到过少林寺的皇上居住的禅室转了转,午时之后在食堂吃了素斋之后,把李郁等人领到了自己的禅室,让沙弥把兰亭序的摹本拿来让魏王一观。

        李郁在观看了兰亭序摹本之后由衷的感叹了王右军的书法,本想把这摹本强行带走,但是在方丈答应了郑,汴,卫三州所有寺庙都会出钱出粮帮助百姓度过灾年之后,李郁以君不夺人所好的理由把这摹本留在了少林寺,临走之时,方丈请求李郁留下一副墨宝,李郁在大雄宝殿内留下了贞观年间佛门惠能大师的一段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写完后把毛笔随便一抛,大笑着带着李倓等人下了山。方丈看着远去的李郁,喃喃自语道:“未留三界气,不染五行味,奇人。”

        李郁回到洛阳后,每天带着李倓批复着来自三州的一些关于三州发展的事情,不知不觉的天宝二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还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了,郑州的黄河大堤已经修的差不多了,所有的工坊也建好了,已经开始生产了,李郁又派人给汴州刺史送去了如何烧制琉璃器的书信,让他在封丘县建琉璃作坊,至于烧制什么样的琉璃那就是汴州刺史自己的事情了,李郁虽然把所有的技术和方法都教给了各地官员,可是这都不是免费的,所有作坊的收益李郁要拿走一半,其余的留给各州县。又写了首青花瓷的歌词让人快马送到郑州烧青花瓷的瓷窑去,要用大罐的样式,写上这首歌词,还有一首烟花易冷的歌词,要用屏风的样式烧,要赶紧连夜烧制,最多两天就要烧好运到洛阳让自己过目,这是自己打算过年时送往长安给皇上的礼物,也是在长安的贵族面前宣传一下青花瓷。

        年前还有七天的时候,李郁带着李倓和虎啸军东巡三州,站在水泥沙石浇筑的黄河大堤上,看着已经结冰的黄河,没有了自己刚来时候的那种咆哮之势,看了所有的窑矿,再三叮咛一定要做好工人的防护,不能出现喝工血的事情,驻足在汴州黄河边的码头上隔河望着河北的卫州,很多农田里的果树幼苗已经载上了,下边是绿油油的麦苗,希望明年是个好年头,让百姓们多点粮食吃,看着汴州刺史拿上来的琉璃瓶,高兴的像个吃到冰糖葫芦的孩。在卫州和张巡一县一县的看,商议着水果的销路。一直到天宝三年正月结束,才转遍了三州,最后在郑州百姓的几万百姓的相送下,带着十几车的琉璃器还有青花瓷器回长安了,临走的时候跟所有自己带来的或者是提拔起来的官员都交代了,以后你们心里只能装着现在的皇上和以后要登基为皇的太,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和自己联系。

        这次是回长安的,不用着急赶路了,在洛阳汇合王孝折和李岫后,一路游山玩水的浩浩荡荡的到了二月下旬才到了长安,广平王李俶昨天就接到父王的吩咐,要他今天到长安城外迎接已经离开长安半年的魏王叔,把已经会几句简单语句的李适也带来了,当看到被太阳晒的有点黝黑的王叔和弟弟的时候,鼻一酸差点哭出来,三个大男人在长安城外抱在一起哈哈大笑着。

        李郁看着站在后边的岑参和孙茂才等人,对他们点点头,算是肯定了岑参在自己没长安时的功绩了,抱着有点认生的李适一行人高高兴兴的进了长安城,街道两边很多百姓在围观李郁,而且还指指点点的道:“这就是之前名满长安城的魏王李郁,之前封襄阳王时基本上都是在襄阳王府内不怎么出来,没想到一出来就搞了这么大的事情,斩了两位刺史,下官员更是斩了不下两百,真的是把关东杀的人头滚滚呀,不过听现在关东很多百姓都涌到郑,汴,卫三州去找活计干了,听一个人一个月挣的赶上一家半年在地里刨出来的了,长安好多商人也开始往这些地方开铺了。”不得不,不管哪朝哪代,商人的嗅觉永远都是最灵敏的。

        回到魏王府,站在府门前看着大门上的魏王府三个字,满意的点点头,带着众人进了王府,刚进了大门,就看到宫里的李静忠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手里捧着黄黄的圣旨。原来皇上特地派他来告诉李郁,由于李郁长途跋涉,肯定劳累了,让李郁先在府内休息两天再去宫里面圣。李郁在李静忠宣读完圣旨之后,让顾北山把后边车里的琉璃马送一匹给李静忠,告诉他:“这匹琉璃马送给公公聊表心意,虽然以后琉璃这些玩意会有很多,但是本王题了字的就只有这么多了,以后也不会有了,就当是个摆件,公公没事的时候赏玩一二。”李静忠赶紧拜谢了李郁,这琉璃器是不值钱,但是写了魏王李郁的字的琉璃器那就是天价呀,年前魏王给皇上进贡的几个青花瓷器,现在被皇上当成宝贝一样收在寝宫里,看得比玉玺还重。

        李静忠走后,李郁听了一些长安最近的情况,原来安禄山那个死胡在自己离开长安之后又来到长安一次,还认了杨玉环为干娘,但是没有再敢挑衅太,在前天得知李郁马上要到长安之后就赶紧夹着尾巴跑回平卢了,李郁听完之后只是摆摆手笑一笑,虽然一路游山玩水的回来的,也还是有点累的,招待李俶等人吃了中午饭后,就让他们先回去了,不过在李俶临走的时候,交代李俶以后每天把李适上午送过来,下午在派人来接,只要自己在长安,不管刮风下雨都要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大家都散了之后,李郁自己一人站在院里,看着终南山方向,得默默的走到李郁身后,轻声道“辛姑娘一切安好。”李郁叹了口气,转身回房去了。

        第二天先去东宫见了一下太,虽然自己去年离开长安之后,十天半个月的也会和太书信联系,但是兄弟二人半年没见还是有许多话题再聊,太妃听李郁回来后也是高兴的很,拉这李郁左盯右看的,一个劲的着受苦受累了,人都晒黑累瘦了,着着眼泪就下来,李郁只能先暂停和太话,先把自己这位太妃嫂哄好,中午和太一家在东宫喝了酩酊大醉,被跟随自己一起去东宫的顾北山兄弟两人扶上马车,拉回了王府,顾北山兄弟两穿着李郁特地让人打造的黑色镔铁铠甲,背上背着双锏和双鞭,脸上卡着面罩看不清表情,但是给人一种从内心凉到脚背的寒意。

        d看就来q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