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叔侄相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叔侄相见
        李郁在黎阳一直等了十来天,才等到了张巡,本来李郁准备先回郑州,然后派人在路上等着张巡,让他到郑州见自己的,后来想一想,这样不行,这张巡直接在青阳县令任上被自己提拔到卫州刺史之位,自己要是不亲自护送张巡到卫州赴任,自己在卫州的时候,这些卫州本土的官员们可能不敢放肆,但是自己走了之后,这张巡不定会遭到排挤,自己还是等几天,反正现在郑州正在给百姓抢修房屋,等几天在回去也不迟。

        一直等到十来天后,张巡才风尘仆仆的赶到了黎阳,两人之前在太的东宫见过一两次,但是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交流,只能算是点头之交吧,张巡在青阳接到魏王李郁的调令之后,心里也是犯嘀咕,难道之前自己强扣的郑州刺史于文通的事做错了?那也不应该呀,要是自己做错了,这魏王李郁也不会派人一路南寻,最后在青阳把这郑州刺史于文通全家都押回去了呀?询问了给自己传令的人,他也不知道,一路上只能带着满肚的疑惑快马加鞭的赶到黎阳,在黎阳县衙内拜见了魏王,可是魏王李郁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把自己吓的目瞪口呆,原来这魏王急急忙忙的召自己前来,是要让自己出任卫州刺史之职,在自己脑里还混混僵僵的时候,双手接过了卫州刺史的印信,接下来又托着疲惫的身躯在黎阳县衙的大堂里和这位魏王商讨了很多关于如何发展卫州,如何注重黎阳的事情,一直到半夜才被送到县衙外的客栈休息。

        李郁由于赶时间,也没等张巡休息一下,在张巡到了黎阳第二天就,就带着捧日军打起魏王的旗号往卫州城亲自送张巡上任了,路上交代张巡:“这黎阳位置重要,昨晚和张大人详谈了那么久,张大人应该心里也有数了,本王现在也没有可靠之人出任黎阳县令之职,还希望张大人赶紧找到心腹之人管理黎阳,乘本王现在还没回长安,有任命官职的时机赶紧给办了,省的夜长梦多。”

        张巡认真的听着李郁的话,脑里仔细的收索一下,想起了和自己同年中了进士,而后因为得罪了御史中丞杨慎矜被弹劾罢官的青州人士喻聚成,此人才学尚可,主要的是为人刚正不阿,不然的话也不会因为事而得罪御史中丞杨慎矜了,虽然不能引其为心腹,但是也能造化一方百姓,就轻声的对李郁推荐了这人。

        李郁听张巡推荐了,简单的问了一下人品和才学之后,就点头答应下来了,让张巡赶紧时间写他写信,最好再年前就能赶到黎阳上任。一路人马浩浩荡荡的接近了卫州城,卫州城内的所有官员都在城门外十里的地方迎接着魏王的驾临,李郁坐在马上接受了前边卫州城内官员的拜见后,只是淡淡的道:“赶紧进城,到刺史府内,本王任命完卫州刺史后,还要赶往郑州,没时间耽搁。”到了刺史府,李郁把手捧着着卫州刺史印信的张巡给大家介绍完了之后,又让卫州原来的官员各自对新来的刺史介绍一下自己,等大家都相互认识了之后,李郁婉拒了卫州官员们要给自己接风的要求,独自把张巡和卫州兵马使薛长卿留了下来,李郁对薛长卿道:“薛将军,之前在黎阳,本王扒了将军的官服,还看押了将军,将军可别有怨言。”

        薛长卿赶紧跪下来,一边磕头一边大声道:“回禀王爷,末将岂敢对王爷有怨言,当日若非王爷及时赶到,末将就差点听信妄言犯下滔天大祸了,末将感谢王爷还来不及,怎敢抱怨王爷。”

        李郁满意的看看跪在地上磕头薛长卿,这人还行,不算是坏人,可以一用,但是就是缺脑,要找个人牵着他才行,轻声道:“薛将军请起,本王知道薛将军是忠于职守之人,当日也是那贝贾涵妄言诓骗将军,但是现在的卫州刺史张大人,定然不会如此,以后还望薛将军多多配合张大人,把卫州治理好了,到时候薛将军也是有功劳的。”

        薛长卿虽然脑不怎么样,但是也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了,有些话还是听懂的,赶紧回道:“王爷严重了,功劳不敢要,只要王爷不计较末将之前的过错就好,末将以后一定为张大人马首是瞻。”

        李郁笑着让薛长卿暂先下去,然后又和张巡交代了一些事情,并且告诉他,自己回到郑州之后,会派人来给他送信,通知他一些关于郑,卫,汴,三州整体规划的事情,完之后也没停留,让冯多财留两个自己虎孝军亲卫给张巡,然后就让顾北山去传令董强,全军经新乡还回郑州。李郁在新乡稍微停留了一天,派人收集了一些新乡的情报,新乡县也是受了一半的水患,现在县令在之前接到李郁的手令之后,已经把难民都安排还乡了,还派了人去帮难民修房,抢播秋粮,你郁看着手里这些一平三稳的情报,也就没有想进新乡县城看看的想法了,安排好扎营的地方,过了一夜之后,赶到了之前在黎阳黄河边上岸的地方,看守渡船的将士见大军回转了,就开始收拾渡船,准备明天一早渡河。

        李倓在李郁到了黄河北岸的时候就收到了冯多财派来的人连夜过河送来的消息,第二天就通知郑州所有大官员在黄河岸边的渡口等着李郁,晌午之后才等到逆流而上的李郁,叔侄两相隔一个多月后首次见面,相互打量一番,然后来了个大大拥抱,李郁接受了郑州官员的拜见了,就让人赶紧开路,赶回郑州城。

        李倓骑马走在李郁边上,讲着自己这次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做,自己和潘将军带领虎啸军,马不停蹄的赶往郾城,到了郾城之后已经有难民逃到郾城了,侄儿询问了难民,原来还有一部分难民往颍川,宛城方向去了,就派人往这两处贴告示,让难民往郾城来,在郾城收拢了所有难民,长沙的黄定昌也按照时日把粮食送到了,不然的话,可能就要全城断粮了,郾城太守也配合侄儿管理和救助难民。。。。。李倓林林种种的讲了一路。

        李郁听着侄儿讲完,感觉经过这次赈灾,这个章台走马的侄儿有点长大了,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了,而且也知道百姓的疾苦了,也有了杀伐果断之气,之前那几位抢夺难民救济粮的地主就是自己这位侄儿定的斩立决。进了郑州城,李郁也没有在刺史府住了,而是和李倓等人在刺史府吃完饭后,赶到了城外的军营里住下了。对着跟在后边的董强,让他领着捧日军,先回洛阳协助高适,并且回去之后,要不老弱病残的全部清除出去,再招收青壮之士把缺额补齐,冯多财和葛大壮也被李郁打发给了懂强,让他回去的时候一起带走,在下边做个校尉好好锻炼一下。然后任命了顾北山,顾北河兄弟二人为左右护卫,这兄弟两现在在虎啸军中已经打遍全军无敌手了,武艺是保证了,也能识文断字,正好留在身边帮自己处理一点军务,然后照着兄弟两的身材画了铠甲,和双鞭双锏的图纸让人送到长安,让岑参弄上好的镔铁,再找个手艺出众的铁匠打造,好了之后赶紧送来。自己要把顾北山兄弟两打造成双鞭将和双锏将,后来顾北山统领的龙纹铁骑,顾北河统领的磐石重甲,加上章万策的虎啸军,被称为大堂三大精锐,无人能敌。

        李郁在帐内想了一夜,打算在郑州也建一些水泥窑和砖瓦窑,然后还要建点瓷窑,烧青花瓷。至于汴州,想着这个后世大宋的都城,李郁看了一下地图,这个汴州的地理位置很好,适合做个物质周转中心,可以让汴州官员在黄河岸边多建码头,来周转南来北往的货物。卫州之前自己走的时候已经和张巡商议过了,在黎阳也要修建码头,李郁建议张巡多种果树,到时候既可以通过黎阳的码头把新鲜的水果往关陇,山西山东等地出售,也可以把来不及出售的水果晒制果干,卖往各地。

        第二天一早,李郁让顾北山把郑州城的所有官员和将军们都自己大帐内,先是听了郑州刺史汪信昌关于郑州赈灾的一些回报,又看了一封汴州刺史的来信,然后命令卫州兵马使杨鸿礼,派出卫州府兵,到各县巡逻,抓好治安,然后又让卫州刺史汪信昌,派人到全州各地贴告示,让那些不愿意一辈在地里刨食,还要受地主压迫的百姓们,可以带着全家老到中牟去,那里有作坊在找工人,不用靠天吃饭了,只要自己能干动活,全家就不会挨饿。然后又和汪信昌商议了关于如何修黄河大堤的事情,李郁的想法是现在修这一次,最低要保证二十年内不用在大修,修堤相关的事情商议好了之后,又把自己关于如何发展汴州的想法以书信形式写下来,派人给汴州刺史送去了。李郁的懒散性上来了,把所有事情都扔给了汪信昌,自己带着李倓和虎啸军的将士们回洛阳了,临走之前告诉汪信昌:“本王会在年前再到郑,汴,卫三州看一看的,所有事情都是安排好的,你们只需要遭葫芦画瓢就行,要是这都还干不好,那这官也当到头了。”完侯在郑州所有官员的目送下还回洛阳了。

        d看就来q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