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还乡
李郁派出去打探情况的人已经六天了,还没回来,把在虎牢关的李郁急的够呛,前天长安传来消息,攻击太的谣言已经平息了,太还亲自写了封信来,关心了李郁一下。自己呈献给皇上的奏折没有批复回来,但是来了个太监来传了圣旨,皇上同意了自己的做法,而且还夸奖了自己一番,跪着听完圣旨之后,送给太监一个挂件,疑惑的问道:“本王给皇上的奏章为何没有批复下来,而是派公公前来传旨?”
太监笑着回道:“高公公就知道魏王会有此问,高公公,王爷的奏章皇上看过之后,都没舍得在奏章上批红,就让李静忠赶紧找人裱起来了,现在正在紫宸殿皇上寝宫里挂着呢”
对于皇上的做法,李郁很无奈,只能笑着送别的太监,然后到捧日军的军营里看看,这董强几天前接任防御使,掌管一万两千四百多的捧日军,现在正没日没夜的操练这些老爷兵了,自己也让杨鸿礼把带来的虎啸军一多半跟着董强,以后就扎根在捧日军了,之前的防御使贾明被贬为虎牢关守将之后,很多人都会认为贾明会怨恨李郁,然而让人想不通的是,他非但没有怨恨李郁,而是收到命令后高高兴兴的去李郁大帐磕头谢恩了,别人不明白,贾明自己明白,自己被贬为一关守将已经是魏王开恩了,不然的话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
李郁站在虎牢关的城楼上忧心忡忡的一会看着东边,担心着三州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一会又看着南边,也不知道李倓那里如何了,到现在也没有消息传来,接着又转身看着关内几万难民,叹了一口气后准备下关了,这时候身边的冯多财指着关外东边大声道:“王爷,快看又人来了。”李郁赶紧顺着冯多财手指的放向看去,正有人骑着马在烂泥地里急速的往虎牢关而来,李郁赶紧往关下跑,出了关后,迎着骑马的人跑去。
赵字年是几天李郁派出关往东打探消息的人其中一个,由于是派往郑州打探消息,离的近,回来的也是最早的,把郑州的消息打探的一清二楚之后,一路上不敢耽搁时间,每天每夜的往回赶,刚到虎牢关外,就看到魏王已经出关往自己这边跑来了,还没容自己下马,就被魏王从马上扶了下来,魏王让自己免去俗礼,赶紧把情况一下:“回禀魏王殿下,郑州大水多已退去,只有地势低洼之处还有积水,一路所见极其凄凉,很多百姓死于大水之中,路上多见死尸,几座县城和郑州城内卑职也进去看了一下,郑州城内也被大水从城门倒灌进去了,淹没了很多房屋,多数百姓虽然及时跑到城楼上躲避了水灾,但是还是淹死了不少人,家财也全部被淹,现在城内缺粮食,很多百姓已经开始成群结队的出城,正往洛阳方向而来,几座县城就的情况也和郑州城内差不多。至于卫州,汴州两地,卑职就不知道情况了。”
李郁听完之后,虽然心中很悲痛,但是还强忍着问道:“那你可曾见到郑州官员和几座县城内的官员?他们没有组织救灾么?”
赵字年赶紧回道:“卑职在城内未曾见到有官员,也和百姓打探了一二,他们也都没有见到任何官员,不过卑职在郑州城内看到不少散兵游勇在城内乱转,东一家西一家的收刮东西。”
“什么?这些胆大妄为之徒,尽敢在大灾之后收刮民财,难道也没人管么?这郑州刺史和兵马使都被淹死了么?”李郁听了赵字年的话后,气的脸都白了。然后转身对着后边的冯多财下令道:“你立刻去给防御使懂强传令,把捧日军一分为二,让他率领青壮之士只带五天粮草,立即到虎牢关外待命,称下的老弱病残留给杨鸿礼。”又让葛大壮去传令杨鸿礼:“你去给杨鸿礼传令,让头带着懂强拨给的捧日军,明天押运粮草,护送难民回乡,但是走之前要把营地收拾干净,厕所要添埋掉,多晒石灰,以防留下病疫。”又喊来一名亲卫,让他赶紧去往郾城方向,传令李倓和潘审,速速押运长沙送来的粮草和护送难民回乡,粮草直接押送到郑州和本王汇合。完之后赶紧让赵字年进关歇息。自己也回到了关内的大帐,走到帅案之后坐定,给洛阳的高适写了封信。写完信后想起之前看押的一千余人的虎牢关守卒,把装进信封的书信又抽出来,加了几句,然后把尤大星招来,让他率两百虎啸军,押着这一千余人和书信,一起往洛阳去找别驾高适,告诉尤大星,这一千余人我已经在信上和高别驾了,你押送到了之后,也不用赶回来了,就留在高别驾身边,赶紧去吧。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之后,李郁传令让所有难民集合,自己有事要。在大帐里呆坐着,一直等到亲卫进来回禀才振作精神出了大帐。
李郁来到帐外看着已经脸色转良了,没有之前那种菜色了,大声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郑州大水已经退去了,明日大家就可以还乡了,本王已让人在关门外设立了分发米粮点,没户都可按自家人口多少到米粮点领取一个月的口粮,但是大家还乡之后也不可大意,不要喝生水,一定要把水烧开了在喝,还有路边死难者不要顺地找个地方挖了埋了,要集中起来火化掉,半个月之后本王会让人到各县去招工修河堤,本王希望大家吃了朝廷的救济粮食,也要为朝廷出力,把黄河大堤从新修好后,也可让大家免于水患,况且水利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为孙后边保平安,而且并非是让大家免费出力,每天都有工钱发给大家的。本王下午就要先行赶往郑州,大家回乡之后要是遇到麻烦了,可以到郑州寻找本王,本王定当为大家做主。”完之后。
李郁让人把杨鸿礼招来,自己有事要交代他,杨鸿礼来了之后先给李郁见礼完了之后就笔直的站在大帐内听候李郁的差遣,李郁和声的道:“你明天要派人跟随难民一起回乡,要确保他们路上的安全,而且要多派人,帮助他们回乡后收拾房屋,但是不能出现强占民财之事,只要有人来找本王投诉,本王就拿你是问,听明白了么?而且要赶紧押送粮草追赶上本王,本王到达郑州两天后,你必须也要押着粮草到达郑州,逾期的话,你应该明白什么后果。”杨鸿礼听了王爷的话,点头应下,就出去安排了。
李郁等杨鸿礼走后,就喊来冯多财,让他收拾东西,准备出关往郑州进发。出了虎牢关,懂强已经带着五千青壮精锐在等着李郁了,李郁对懂强点点头,然后大声道:“全军听令,即可出发郑州。”然后就骑马带头往郑州出发了,一路上看着满目疮痍的郑州,心中万分悲凉,让懂强派人在路上收容路边的尸体集中到一起火化埋掉,一边派人到处贴告示,让难民们不要再往洛阳去了,全部还回郑州,马上就有粮食运到郑州赈灾了,艰难的在烂泥地里走了四天,才赶到郑州,进了郑州城后,果不其然,不少散兵游勇还在城内到处收刮,李郁二话没,先让董强派人接受郑州防务,封锁城门,许进不许出,又让冯多财带人在城内抓捕这些散兵游勇,然后全部押到刺史府听令,自己带着亲卫往刺史府赶去。
李郁到了刺史府,看着敞开的刺史府大门,翻身下马,一步一步的走进了刺史府,到了刺史府大堂,也没有看到人,让亲卫赶紧在府里收索一下,看还没有活人了,有的话立马带到大堂来,本王要问话。
亲卫们在刺史府内兜兜转转了半天,才在后边的柴房里找到两丫鬟和一老头,赶紧带到前边的大堂来。
李郁看着跪在大堂下的三个人,慢声问道:“你们是何人?为何躲在刺史府后院的柴房里。”
丫鬟和老头刚被从柴房里带出来的时候,听大堂来了为王爷,还是一字并肩王,已经吓的哆哆嗦嗦的了,这会听到王爷问话,老头赶紧回道:“启禀王爷,我等是刺史府内的仆役,她们两是刺史妾的丫鬟,老儿我是府里的管事,刺史大人临走之前安排我们看守刺史府。”
李郁听着老头的回话,心中明白了,为何这郑州城内如此之乱,原来这刺史大人跑了,气极反笑的问道:“那你们刺史大人往那去了,你可知道?”
老头赶紧回道:“这个老儿真的不知道,不过是带着家眷从南门而走的,应该是往南而去了。”
李郁摆摆手让人把他们待下去,然后叫葛大壮立马派人往南寻找这位刺史大人,找到之后不要多言,立马全家拿下,押回郑州。刚吩咐完葛大壮,冯多财就押着上百个散兵游勇来到刺史府外,让人进来请魏王。李郁走出刺史府后,看着被押跪在刺史府门前的散兵游勇,问道:“你们都是那位将军麾下?你家将军现在何处?”
这些人本来就是受了自家将军的指使在城内收刮民财的,将军了,所有收刮到的钱财,自己可以留一半,上交一半给将军,大家都是红着眼到处收刮,遇到要钱不要命的都是直接白刀进,红刀出,已经杀了不少人了,刚刚被抓的时候还有人想反抗,谁知道一个照面就被人家砍翻十几个,这才扔下刀兵,老老实实的被押到这里来了。领头的是个校尉,看着面前的少年,穿着一身白甲,身后站着几十个气势凶凶的亲卫,毫不在意昂着头的回道:“我等是郑州兵马使翁将军麾下,你是何人,胆敢在郑州城内抓捕我等,还不赶紧把我等放了,莫要自误。”
李郁面无表情的盯着这个不知死活的校尉,冷声道:“我是何人,你听好了,本王乃当今圣上第二十一,魏王李郁,还不赶紧把你家将军的下落和为何在城内抢劫民财一五一十的招来。”
这校尉一听面前的少年是位王爷,吓的赶紧把所有事情都抖了出来。
d看就来q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