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敛财大计
大年初一,李郁早早的起来准备去东宫给太拜年了,昨晚大家和皇上谈论三国,一直到天黑了,宫门要落锁的时候皇上才走,临走之时,李郁呤了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皇上听着,疑惑的问李郁“为何朕从中听出了隐士之意?怎么?你想要归隐山田了?”
“父皇笑了,儿臣今年方才十七,哪有什么归隐之意。只是感叹世事无常而已”李郁打着哈哈,把皇上送出王府,然后回来接着和大家饮酒作乐,期间又弹了几曲,乘着酒意用狂草把临江仙写了下来,送给了李白,用玩笑的语气告诉李白,要是没钱喝酒了,本王的字还能拿去当个几千白银的。
过了元宵,李郁跑了一趟城外军营,看了一下,把在王府宿卫的第三镇也带来了,全部都到齐了,在营里住了三天,自己离开军营这半年来的训练成绩还不错,让司马把所有超过三十岁的军士名单拿了过来,数了数,总共四百三十二人,有好几个校尉也是超过三十了。看着台下五千军士信服的眼神,李郁有点不忍心了,但是没办法,必须要这么做。把名册扔给马三进,让他照名册点名。
马三进接过名册,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名字,但是也还毫不犹豫的点了出来,“军法队马三进,王鱼。。。第一镇第三队张大牛,米痴儿。。。。。。”
等到马三进把所以名字点完后,李郁走到台边,大声道“刚刚点到名的,卸甲,自现在起,你等无需在服兵役了。”原以为这些人会高兴的上蹦下跳,可是自己想错了。
下边被点到名的人听完李郁的话,瞬间懵了,接着就是嗡的一声炸锅了,七嘴八舌的喊道“将军明察,我等自进虎啸军以来,默守军规,刻苦训练不敢怠慢,不知有何错,将军要让我等卸甲?”
马三进跪在地上,抬头看着李郁,双眼通红的哽咽道“将军,末将如有错,但请将军责罚,将军为何要让末将退粮卸甲?如果将军不能给末将一个满意的答复,末将立刻自刎在台下。”
李郁看着如此激动的军法官,轻声道“你先别激动,等会跟我到帐中去,本王有事和你交代。”完又让所有卸了甲的军士先不要出营,在校场等候命令。
带着马三进来到大帐,李郁让他坐下,简单的了一下了自己对于这些卸甲军士的规划之后,马三进跪在地上把头磕的咚咚响,嘴里一个劲的感谢王爷,为我们这些丘八找了好出路,末将感激不尽之类的话,的李郁摸着鼻都不好意思了。实在看不惯这些动不动就下跪磕头的德行,照着马三进的屁股踢了一脚,让他赶紧滚出去,带着卸甲的军卒回去把家里安顿好了,后天在长安城里的襄阳王府门口集合,然后开到长安城西北一百三十里外的武功去,也可以把家眷都接到武功,以后就在武功安家了,镖局就叫威远镖局,十来天前就已经让王孝折去武功安排好地方了,到那就能开工了。第一单生意就是护送长安的一群商人去西域收购羊绒,这是太的妻舅韦坚给李郁拉的活,酬劳还不少,来回一趟给五千惯铜钱,李郁痛快的接下了。半个月后出发。
第三天的早上,马三进带着一群人早早的来到了襄阳王府门口,门卫也没阻拦,全部让他们进去了。进门的时候还看到了孙茂才这,虽然大家都不在军武了,但是孙茂才还是老老实实的给马三才行了军礼,同袍之义是割不断的,两人就在大门内聊了起来,唏嘘着孙茂才的高进,感叹着自己的前途,也没有别的什么想法了,好好的给王爷卖命,不定将来再看微有薄攻的份上也能照看一下自己老,正听孙茂才讲酒楼里的趣事了,听到冯多财的声音了,“王爷驾到”
都已经卸甲了,不能在行军礼了,跪拜礼吧。还没拜了,李郁就走到面前把他两拉起来了,嘴里笑着道“以后不必如此,你二人皆为本王心腹可信之人,无需这些俗礼了。”让孙茂才在后院花厅等自己,然后带着马三进来到大门外,看着四百多殷切的眼神,稍微整理一下情绪,“今天让你们来到本王府前集合,至于为什么事,马三进之前也应该跟你们过了吧,本王问一句,如果有不愿意去的,现在可以向后转,起步走,本王绝不追究。但是要留下来的,就必须要遵守规矩了,马三进是镖局的大掌柜,也是你们的统领,他的话就是本王的命令,如有不从的,虽然已经卸甲,但是也要军法从事,绝不轻饶。”这大棒打完了应该上甜枣了。“既然你等已经卸甲了,就不能在穿我虎啸军的铠甲了,但是本王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套皮甲,防护力也不低,等会走之前跟着王府司马朱戴先生去马市每人挑选一匹好点的战马,在挑几十匹驽马拉扯用,至于武器之类的东西,本王已经在武功给各位准备好了,但是有一点,不出镖的时候禁止任何人携带武器出门。”
把改交代的事情都交代完了,又对马三进耳携面提的了一通,才放他们跟在朱戴去马市买马。自己悠悠哒哒的回后院去见孙茂才了。
孙茂才老老实实的在花厅等着李郁回来,细细的品着得上的好茶,很不错,比起那些拿刷锅水出来糊弄人的强多了,听到外边有人唱着调往花厅来,不用想就知道是王爷回来了,赶紧站起来把衣服收拾一下,头发整理一下,之前王爷给那些个站门口迎客的妓们的什么,要给人第一眼就要留下干净利索的印象,不能拖拖拉拉的。虽然自己当时不明白,但是当了着一个多月的掌柜之后,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尽管自己穿的不是什么绫罗绸缎,但是一身干净整洁的素衣还是让很多文人相公们客气的和自己打招呼。刚整理好,就看到李郁带着两个的书生进了花厅了。
李郁特地把岑参和杜甫喊着一起来的,除夕那天,正式的把杜甫忽悠到了自己的贼船上了,做了和岑参一样的官职,不过是左内率府兵曹参军,李白和高适两人结伴去东都洛阳云游去了。而且对于李白的白依傲王侯自己还是有点看不习惯的。
孙茂才兴奋的把这个月酒楼的收益和花销都给报了一下,回禀王爷“刨除了所有成本、净利润是八万惯,除去了其余几家的分红,的总共给王爷拉来的两万四千惯,为了掩人耳目,的让人给拉着在后门外等着了。”
李郁听着孙茂才的话,和自己看的账本算出来一一样,心里很满意,让冯多财去后门把铜钱给拉到库房去,让派人日夜看守,不得有误,自己准备让杜甫带两万惯去襄阳建个造白糖的作坊,人手都选的差不多了,都是自己亲卫和虎啸军中军士的家人,这些人用着才放心。刚让冯多财去拉钱后,就看到孙茂才欲言又止的样,看来这是有重要的事情要,有点不悦的道“有事就,憋着干什么?跟便秘一样。这二位不是外人,尽管,而且以后你要报账的话都直接去找右参军岑大人就好,他以后一直会在府上的。”
孙茂才闹了个大红脸,尴尬的捞捞后脑勺回道“启禀王爷,昨晚有几个跟随钦差出巡的军士在店里饮酒,可能是喝多了,话的声音就比较大了,正好的从边上经过,听到了几句,其中一人到,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在去年钦差回长安前突袭了一个契丹部落,把整个五千人的部落杀的一干二净,而且还把人头都割了下来,令人送往长安来献给皇上御览。现在已经到了长安城外的驿站了,明天就要进城面见陛下了。”
李郁听了孙茂才的话登时身体绷紧了,盯着孙茂才的脸问到“你可还听到别的么?”
孙茂才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哦,卑职还听到什么刘骆谷刚到长安就带着安禄山的长安庆宗去了丞相李林甫的府中拜见丞相了,别的就没听到了。”
“你先下去吧,把酒楼的事情打理好了,还有我交代的事不要怠慢,今天的事情不要对任何人讲,包括你爹娘在内,去把。”李郁摆摆手,让孙茂才下去了。
杜甫和岑参在孙茂才走后,疑惑的问道“不知安禄山为何人?竟让王爷如此紧张。”
李郁慢慢的走到厅外,看着马上要凋谢的梅花,叹了口气,心意阑珊的回道“此人乃平卢兵马使,年前的时候我听父皇的意思是范阳节度使权柄过重,欲重建一镇为平卢镇,但是人选没有定下来,现在看来是要落在这个安禄山的头上了,此人竟然以五千多契丹头颅为晋升资本,实在不可看,而且虽然这五千多契丹人有老幼妇孺,但控弦之士也有两千多,既然能一个未跑的全部被杀,看来这安禄山也不是无能之辈呀,只怕日后,唉。”虽然自己知道以后安禄山必然造反,但是自己无法出来,总不能学诸葛亮判断魏延一般,他脑后有反骨吧,而且现在皇上是好大喜功,见到有人杀了这么多的契丹人,肯定也不会听进别人劝言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