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只要你好好的 (1 / 4)
就在最后通牒还没有到达蓟都的时候,驻守上谷郡燕赵边境的燕国军队忽然发现与其相对的赵国代郡一带出现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迹象,据探报查实,代郡边境近日突然增加了上万的赵军步军,与此相伴的则是近千辆大型战车,这些战车是方阔丈余、可乘二十人的标准制式战车,也就是说就在燕赵之间大打口水战的时候,赵国方面已经开始了调兵,而且单在代郡一地便至少有三万以上的人马调动。
上谷郡是燕国西部重镇,而代郡则是赵国北三郡最靠东的郡治,因这两郡分别是燕赵两国近些年来才开拓稳定下来的疆土,仓促之间无力过多经营,又因这些年来燕赵两国关系不错,边境上并不像南部边境易水上的平舒至武阳一线那样建有长城,边境之上虽有倒刺山(今河北小五台山)一系列山脉可做天险关城,但因为浴水从这里流经代郡和上谷,向东直达燕都蓟城,却是燕国的软肋。为此燕国在浴水河谷之中建造了重镇沮阳等数座城池以作蓟都西部屏护,为的就是防止哪天赵国突然兴兵伐燕。
如今赵国和燕国虽然没有公开宣战,但口水战一步步加强之下,两国关系却已近冰点,燕国为了防止赵国动手,自己都已经在沮阳一带调集了十余万的军队,这时候赵国突然在代郡大规模调兵,破沮阳而下蓟都的意图不是已经很明显了么?
这样一份军情情报顿时惊着了沮阳燕国守军,向燕王传报的快马立刻踏上了行程,两三日以后将消息传进蓟城,恰恰与赵胜的国赶了个前后脚。
两份消息几乎在同时摆在了燕王的御案上,燕王黑着脸左边看一眼,右边看一眼。许久之后两道浓眉已经紧紧地纠缠在了一起。右手手指在帛上啪啪啪啪地连着点了好几下,这才匆忙抬起头来对侍立在一旁的邹衍和上卿郭隗说道:
“调兵,迫寡人限期撤军,赵国这两手用得倒是紧密。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们难道在代郡那里只调三万兵么。这个赵胜。虚虚实实莫非想吓唬寡人不成?”
“大王,虚实之道谁又说得清楚。以老臣之见,代郡那里与上谷关山相隔,中间又有沮阳城相阻,虽然浴水河谷可为攻打蓟城便捷通道。但我大燕在沮阳一线驻扎十余万大军,绝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守而易攻而难,赵国这三万人马又是什么说法?”
燕王如此一问,郭隗和邹衍不觉相互觑了一眼,邹衍客客气气地向郭隗点了点头接着向后退了半步,郭隗倒也不客气。向燕王躬身拱了拱手便说开了。
郭隗就是用“千金买马骨”典故劝说燕王设黄金台招贤纳士的那位燕国名臣,他是燕王姬职的老师,又是燕王第一个委以重任的股肱之臣,在燕王心目中的地位可以比拟乔端之于赵胜,算得上第一号心腹。但是自从大批名臣谋士聚集到燕王身边之后,郭隗却又甘愿让贤。虽然退出了相邦的位置,但在燕王的心目中反而更重要了几分,如今都已经七十多岁高龄,却依然在燕王身边做着谋士,估计死之前都别指望致仕还乡了。
郭隗这样一反问,燕王的双眉锁得更紧了,下意识地向邹衍看了一眼才迟疑地向郭隗问道:
“先生的意思莫非是……代郡那里是赵国的疑兵之阵?”
郭隗微低着头捋了一会胡子。这才抬头道:
“不好说,不过三万人马能起到什么作用?终究有些诡异了。这些日子大王与臣等多次商议。都觉着赵国难以动兵,此三万人马若是虚。恐怕只是赵国虚张声势,与这份国相配合罢了。但若是实……恐怕绝不止这么点人马。只是赵国就算再以十倍兵力,恐怕也没办法旦夕之间攻下沮阳,而且他们哪里来那么多人马?
只要这一战僵持不下,赵国必然腹背受敌,要遭秦国攻击,只会是得不偿失的局面,赵胜也好,牛翦也好,总不至于傻到这个程度,莫非……嗯,此事虚实太乱,老臣实在不敢妄测。邹上卿,您的意思呢?”
邹衍一直在低着头深深思索,听见郭隗问上了自己,连忙一躬身笑道:“不敢不敢,下官附议郭上卿之见,赵国这三万人马调动必然是做给咱们看的,不过是虚是实还需细细揣摩才行。
大王,以臣上次在外黄与赵胜接触所观,他虽是年幼,却是个心机深沉之人,虽从不做违言之事,但他的话却不能直直的去听。比如这份国,赵胜明言要我大燕六月初十前在莒邑和即墨停兵,但这许久以来他除了在各国之间周旋拉拢以外,却未作什么可以直接胁迫大燕就范的举措,那么他又凭什么要我大燕在六月初十之前停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