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道是清心照明肠】(下)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道是清心照明肠】(下) (2 / 2)
        赵明诚却听得微微皱眉,杨凡的经历确是可怜可敬,但是他箭伤麻三,却是触犯了国法。自己妻子若是个寻常乡间妇人,胡乱议论倒也罢了,可以她的身份,当着阳谷县的公人如此说话,便是大大的不妥。

        自父亲赵挺之逝后,他便被蔡京诬陷,追夺了赠官,夫妻两人屏居青州,屈指数来已是八年。李清照一代才女,身处明堂,便可指点天下事;身在乡间,也能悠然见南山,可他赵德甫却是万万不甘心、不死心!

        这八年蛰伏青州,赵明诚表面上安分守己,其实却是交结清流,每每畅谈朝政,早有复出之心。这次受了提举京东西路学事程振之请,携妻暗访京东西路学事诸状,就是要为他日复出做个铺垫,让那位正与蔡京斗得不可开交,以‘存纪纲,守格令,抑侥幸,振淹滞’为己任的郑相公另眼相看,谋求进身之阶!

        当此关口,需当谨言慎行,若是妻子这一番言论被传了出去,上达天听,至少一个‘轻狂妄语’之罪是逃不掉的,他也难免要受牵连,这对他的复出大计可是十分不利!

        想到这里,赵明诚轻轻咳嗽了一声,微笑道:“内子就是这个狷狂性子,倒是让杨兄弟见笑了……”他不随着李清照叫杨凡师弟而称兄弟,看似亲热,却是暗中与杨凡保持了距离。

        杨凡只是微笑,说到识人观人,他这个见识过后世人情的现代人要强过宋人不知凡几,如何看不出赵明诚的虚情假意?只是人家说得客气,又是批评自家妻子,倒让他这个外人无法置喙。

        “德甫此言差了,我夫妻受程伯起之请,暗访京东西路学事诸况,杨师弟正是因为求学无门,才被小人欺压,这也是与学事相关,我等若是视而不见,却是对不起程提学之托!”

        此时的李清照,还没有和丈夫分离,夫妻间感情甚笃,仍是那个‘沉醉不知归路,惊起一滩鸥鹭’的狷狂人物;尚没有写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种哀沉愁思的作品,因此听了赵明诚的话,也不顾还有杨凡在场,立即不留颜面的加以反驳。此时的赵明诚也还没有找到小三儿,对她仍是痛惜爱怜,闻言只是连连苦笑……

        “师姐与德甫先生无需为我争执,否则倒让知庸难以自处了……”

        杨凡摇头道:“虽然事出有因,但我毕竟是伤了人,触犯大宋国法,怎可不究?相信知县相公必会秉公而断,却不至冤枉了我。师姐与先生乃当今贵人,一言一语牵动天下,若是为我这点小事出头,没的让人耻笑,只怕反是不美了……”

        赵明诚本以为他会顺竿爬上来,攀扯着自己与妻子为他出头,没想到杨凡却说出这么一番知冷知热的话来,不由对杨凡开始另眼相看起来,深深地打量了他几眼,点头道:“杨兄弟这样说,倒让德甫心中不安。也罢,待此案了解后,程伯起那里有我去说,让你进入县学甚至是州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那就多谢德甫先生了。”杨凡闻言大喜,刚才听他夫妻两个言道,那位程伯起应是主管京东西路学事的官人,按后代的说法,那就是省教育厅长啊?如果有他的门路,自己这个湖湘学派的‘后起之秀’要入县学,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麽?

        注1:因为《水浒传》的影响太大,郎中不得不声明一下,衙内不是贬义词,在宋代,官宦人家的公子,统称衙内。

        注2:三色人是摄官(荫补)、进纳官和流外官的总称,都不算正途出身。胥吏就是出了官,也毕生是个流外官,往往终身迁转无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