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9 一吐为快 (1 / 2)
王谧、陈奉为桓玄入建康忙碌,刘裕心有不满。非是以为二人努力为桓玄不值得,而是顾虑耽误王弘读书。尽管现在相助王弘找到读书目的,刘裕依旧不敢大意,毕竟自己先前不曾读书,虽从琢磨谢大人行为开始一直思考有所领悟,可是刘裕知道自己并不全面,于是刘裕依旧想要让陈奉、王谧安排时间,指导王弘。可是,还未与陈奉、王谧见面,刘裕却先发现王弘变化。
先前,王弘每日上午来到客馆,其首先读书。就如同刘裕初来见过客馆中人,王弘读书亦是朗朗。可是交谈过后,刘裕发现王弘读书不再如先前,不仅其不再朗朗,而且更不通篇直白诵读。
虽依旧读书,可是王弘读书却改为轻念,不仅如此,其还经常停顿,有些地方,还做反复。一直听书,王弘这样变化,刘裕如何能不发现?更是用心,刘裕不仅注意,其更立即清楚王弘变化:不再直白读书,不仅方式变化,更是走入书中。
不在将通篇流利读完,王弘不仅琢磨著书人用心,更琢磨先人行为作用及影响。用心于书中,王弘自然不再朗朗而读,至于看书出声,只是出于习惯。王弘这样变化,刘裕如何能不欣喜?王弘不仅转入精读,更是研读。使七岁少年如此读书,刘裕知道其收获将远超同龄。如此,即便常人尚能超过他人,更何况王弘智慧!如此,琅琊王氏崛起,或在王弘身上。
被王谧看好携入建康,刘裕得到走出京口机会;来到都城,不仅开阔视野,刘裕更明确为志士志向。尽管来都城已十年刘裕依旧寒门身份,可是其不仅不后悔,更对王谧、王珣感恩,因为刘裕清楚能明白活于世上,并不容易,非是王谧、王珣容留,自己甚至不能清楚志向,更是返回京口看到姨兄痛苦,刘裕更知王谧、王珣对自己帮助,于是刘裕心中自然感恩。现在能够回报,刘裕心情愉快。
心情转变,更是可以从王弘读书中了解其注意,刘裕同时兴趣。先前刘裕听王弘读书,是其以为自己应该知道,否则陈奉与王弘交谈,自己一定尴尬。王弘改变读方法,刘裕先是注意其用心地方,可是不久竟被带入。春秋实在是一本极好教材,其内容实在丰富,既有皇权神圣,又有忠君之臣无惧;既有诸侯阴谋,又有义士热血。《左氏春秋》记录更多则是故事,故事之中,不仅充满前车覆辙,更是有哲理,而王弘读书又常在此中反复,于是刘裕不仅入迷,更是收获颇丰。
一人读书用心,另一人则用心傍听,于是二人不仅互不打扰,更皆进入自己世界。交流,自然会有,不仅因为寒门身份,更是刘裕无好为人师习惯,可是喜欢王弘智慧,虽长于王弘全丁年龄被王弘称阿叔,可刘裕却不以长辈自尊,与王弘交谈,完全平等。如此,王弘与刘裕交谈便无压迫之感,其便畅所欲言。
“德舆阿叔,孟曰:‘春秋无义战。’读《左氏春秋》却发现,其言虽是指责,却有问题,其抱幻想。上位不能,下必生乱。只一味指责下生乱,却不言上位不能,此言用心不公,更为袒护。”到底雅人后代,虽年少,王弘读书用心便能有感。成人读书尚且有感而发,王弘年少,读书有感,更要表达。而王弘读书有感,是由于刘裕方法,馆内又只有刘裕,王弘自然对刘裕尽言自己读书之感。
聆听王弘读书,其之停顿及反复,如何能不让刘裕知道且注意?不仅知道及注意,刘裕亦有感觉,于是闻言,刘裕便答道:“的确。上位,特别承前而上位,来之容易,更以为应该,于是不仅任性,更不知自省。这样上位者,如何不会被质疑,更何谈尊重。而诸侯间战争,更是上位者不被尊重,才会出现。”
“诸侯间战争,虽大多为自己利益,可却亦有义战,比如虢公丑,其战皆为唯护王权,其战如何不是义战?不仅如此,只因其终败便被耻笑,实在不公。”不仅有感,王弘更有自己想法。
认可王弘想法,刘裕言道:“虢公丑之败,实在是其维护天使诸侯不悦,更影响诸侯利益,便不能容。诸侯皆为自己利益,更不敬天,结果唯护天之人反被鄙视,原因何在?天不行,是其一,不愿为天而损害自己利益,才是根本。”
“善,德舆阿叔如在其时,一定志士。”刘裕回答,让王弘忽生想法,于是其脱口言道。
读书实在能使人智明,闻言,刘裕笑。摇头之后,刘裕言道:“春秋亦多志士、义士。志义、义士于春秋虽有光耀,却终不能改变。反之,能使其时改变者,却是谋士。少年读书,因学儒见束,便不能忍受,于是不再读书。现在却知,不读书便难为谋士。不仅如此,甚至不能清楚谢大人,于是不能评判,于是后悔当初任性。”
“非也。若当初不任性,休元今日便不得见现在阿叔。德舆阿叔,休元不解,你如何这般注意谢大人?阿叔不读书,谢大人却行风雅更以雅名示人。”不仅不认可刘裕感叹,更是不解刘裕如何纠结谢安,于是王弘道出自己想法。
王弘虽只七岁,可刘裕仍以为应该使其知道,于是刘裕便郑重言道:“休元不以为谢大人是难得一见奇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