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没变得宽宏大度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9章 没变得宽宏大度 (1 / 5)
        年后没过多久,拓跋宏就紧锣密鼓进行第二期改革,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一:易服装。

        督使鲜卑族禁着胡服,改穿汉人服装。

        二:讲汉语。拓跋宏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朝廷上禁鲜卑语,改说汉话。

        拓跋宏亲下诏令:“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短期改变)。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罢官)。”不久,又下切诏:“不得语北俗之语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

        三: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拓跋宏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拓跋宏以身作则,下令将自己家族的姓氏——即北魏王朝的国姓“拓跋”,改为了单姓“元”。鲜卑皇族原姓“拓跋”,在鲜卑语中“拓”是土地,“跋”指君主。

        拓跋宏改姓为“元”,是因为“元”代表着一,——土地是万物之始,“元”在汉语中有开始之意!

        鲜卑八姓贵族,也全改为汉姓。

        丘穆陵,改姓:穆;步六孤,改姓:陆;贺赖,改姓:贺;独孤,改姓刘;贺楼,改姓:楼氏;勿忸于。改姓:于;纥奚,改姓:嵇;尉迟,改姓:尉。

        这八姓贵族的社会地位,与汉族北方的最高门第崔、卢、李、郑四姓相当。

        其他稍低一些的贵族姓氏亦改汉姓,其第与汉族的一般士族相当。

        四:通婚姻。

        此时的北魏国,汉人和鲜卑人之间有一道界限分明的鸿沟,两个族群在鸿沟的两岸互相对望,充满了戒备以及其它各种复杂的情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