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520章 BB党们的希望和M28陆战之王 (4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9~520章 BB党们的希望和M28陆战之王 (4 / 6)
        得知德国陆军的一号系列坦克服役,并且在南非战场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喝彩之后,法国陆军通过跟**陆军的交易,一方面从**进口m16战车作为对抗德国陆军的一号坦克,另一方面法国陆军也从南非战场上得到了一号坦克,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掌握德国陆军装甲部队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从m16战车上得到了技术和经验,法国陆军的新型主战坦克也上马了。

        尽管法国陆军经费不足,但对坦克的研发投入还是很大的。而且法国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战后渴望和平的心态,使得法国陆军的坦克设计独树一帜,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法国陆军在1928年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战剩下的坦克和从**进口的m16坦克,这些坦克足以满足法国陆军的国防需要。

        但随着1928年法国陆军委员会通过了中型坦克charb1型的生产方案后,这款法国自研的新型坦克逐渐取代了m16主战坦克在法国的地位,成为法国陆军在二战爆发前陆军装甲部队的主要坦克。

        charb1中型坦克可以追溯到1921年。那年,法国陆军技术部的艾司丁(j.e.estienne)将军(被誉为法国坦克之父)提出建造一种15吨重、最大装甲厚度25毫米、车体安装75毫米火炮、旋转炮塔装有两挺机枪的步兵支援坦克,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与敌军坦克部队进行战斗,整体性能要求达到**的m16主战坦克。新坦克必须装备无线电用于战术协调,这是由该坦克半独立的作战地位所决定的。有四家公司参与竞标,这些公司包括famh海军冶金公司、fcm地中海造船厂、迪劳内-贝利维尔和施奈德-雷诺公司。当时军方承诺会将各公司提交样车的中标部分进行组合匹配,以便制成最优良的坦克。1924年5月总共提交了5辆样车,其中施奈德-雷诺公司提交了两台样车,sra和srb。

        法国军方选中了施奈德-雷诺公司的样车srb作为新坦克的基型车,其引擎、变速箱和转向装置得以保留,悬挂装置和驱动轮取自famh设计的样车,而履带则来自fcm的样车。1925年3月,雷诺公司被选中作为主承包商,施奈德、famh、fcm和迪劳内-贝利维尔均作为提供劳务和零部件的分承包商。整车的最终组装定于在位于巴黎的雷诺工厂完成。1926年1月17日雷诺公司获得了制造3辆原型车的合同,制造工作于1927年1月完成。原型车成员4人,装甲最大厚度25毫米,发动机功率为180马力,行驶速度每小时20公里,最大行程257公里。车体前方装一门75毫米18倍径的榴弹炮,单人炮塔内则安装两挺7.5毫米机枪。随后进行的两次测试表明总体设计比较成功,经过改良,为了对抗德国的一号坦克的主炮和m16战车的主炮,其最大装甲厚度增加到40毫米,重量也上升到28吨,这就是后来的charb1坦克的雏形。

        南非战争后,德国陆军积极发展一号坦克并且开始大规模装备陆军,这促使法国当局一方面进口**的m16战车应付危机,另一方面立即开始生产改进过的charb1。这种坦克换装了配备47毫米34倍径主炮和铸造炮塔,发动机功率增加到250马力,使这辆超过30吨的战车时速达到了27公里,不过最大行程也减小到200公里,而且必须用**提供的履带才行。

        在首批生产了35辆charb1后,改进型的b1bis开始投产,b1bis装有改良的arx4炮塔,防护性能更好并安装了新型47毫米35倍径主炮,车体为分体铸造、螺栓组装的钢装甲板,装甲厚度增至60毫米,换装了新型307马力发动机,但最大行程降为仅150公里,该车适合于配合步兵的作战行动,但由于行程太小,作为战略机动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后来安装了附加油箱以解决此问题。

        b1bis额定乘员4人,驾驶员席设在车体前方左侧,其右侧即是75毫米火炮,驾驶员除了驾驶车辆还要负责操作这门75毫米炮,利用手柄调整火炮俯仰,这门火炮外观上看炮管壁很厚,实际上那是专门设计的火炮抽烟装置,利用压缩空气将残余火药气体吹出炮管,这在当时可是不折不扣的新创意。驾驶员后方是无线电操作员席,无线电作用距离15千米,再往右是装填手席,他的职责是为75毫米炮装填炮弹并将47毫米炮弹运进炮塔供车长使用。电动炮塔中的车~~n-更新首发~~长在指挥车辆控制队形的同时还必须负责瞄准、装填和击发炮塔上的47毫米火炮,有时候还要操纵炮塔右侧的7.5毫米并列机枪。

        b1bis的引擎采用电启动方式,装备有自密封油箱、一体化的润滑系统,由于车体前方的75毫米炮只能做俯仰调节,无法左右偏转,该车的转向设计别具一格,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操纵一个精心设计的“尼德尔”(naeder)液力差速器(双差速器)可以在任意一个变速齿轮上获得任意的转弯半径并且可以实现微调,这样驾驶员就可以利用“尼德尔”系统精确调整火炮方向射界。变速箱设置6个挡位,5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该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压缩空气驱动的导向陀螺仪,在电启动马达失灵时也可以用空气压缩机起动发动机。b1bis采用了赫尔特(holt)悬挂装置,外覆裙板,这种悬挂装置由一组安装在垂直关节上的叶状弹簧和卷簧构成,主动轮后置,且可以在车内进行调节。

        这些新玩意儿使得制造颇为不便,也造成该车维护繁琐,可靠性差,在开赴前线的途中会经常性的发生抛锚情况。

        1928年,根据法国军方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的问题,charb1bis进行了最后一次改进,改进后的坦克称为b1-ter,针对侧装甲和履带抗穿甲弹能力较弱的特点,b1-ter上部履带外罩整体挡泥板,侧装甲带有倾角。另外,鉴于部队反映的75毫米炮瞄准困难的缺点(虽然尼德尔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瞄准,但这需要成员必须训练有素),重新设计了火炮安装方式,赋予了该炮左右各5度的方向射界。成员方面增加了一名机械师,总人数达到5人,为了增大战斗室空间,专门采用了更紧凑的bdr传动齿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