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4~365章 驱逐战列舰 (6 / 7)
就这样1911年6月,这个计划被交到埃森上将的司令部,曾经指挥过布雷巡洋舰队的埃森对这个计划一见如故,就象前文所述那样他立即推荐给海军部。
这个提案刚交到海军部,就立即受到了鱼雷至上主义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他们早就希望能够有一种装备178或203毫米火炮的高速重装甲舰,能够率领轻巡洋舰-驱逐舰分队冲击到距敌主力战列10-15链距离上一口气齐射40-50条鱼雷,将整个敌战列舰分舰队彻底消灭。
海军部清楚的意识到,以当时的工业能力,几年内最乐观的估计也是制造出40倍径381毫米短筒炮,而此类火炮的弹道性能是不能作为战列舰主炮使用的。鱼雷派利用这个机会大肆鼓吹鱼雷在航速、射程上可能会在近期取得大幅度进展,应取代大炮作为未来战舰的主攻击武器。
于是驱逐战列舰的设计受到海军的高度重视。1911年11月,他们根据驱逐战列舰的技术特点,进行了2次兵棋推演。图上演习并没有给出十分确切答案,敌战列线可能在己方驱逐战列舰接近至33链距离时,转向避免直接冲突。由于一般认为敌方战列舰实力要比自己强许多,能迫使对方撤离战场已经是了不起的战果了。
海军部于是将驱逐战列舰列入1911年下半年的造舰计划中()。不过当时船厂正忙着赶工,一时没有多余的力量来搞新舰,计划就被顺延到了1914年。
**北洋兵器重工的舰船技术专家陈海峰上校在得知俄国人的突发奇想后,立即意识到了这种快速驱猎舰所带来的海军发展新思路,于是他花了3万元龙币从保罗?维克托诺维奇?伊万科夫手里将他的驱逐战列舰设计图纸买到手,拿回国内研究。
**海军不放弃任何一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哪怕他是一个海军弱国,也不乏会出现先进技术思想。
陈海峰将俄国人的驱逐战列舰的设计理念上报**海军部后,得到海军部的高度重视,并责令他负责这方面的技术论证。
公元1911年7月5日,**海军部舰政总署会议上,陈海峰将俄国人的驱逐战列舰方案转化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更名为战列驱逐舰。
陈海峰设计的战列驱逐舰,顾名思义,就是搭载战列舰的火力和驱逐舰的高速度。这点类似于战列巡洋舰的定义。然而,战列驱逐舰船体小,本身无法搭载战列舰的主炮口径。
为此,陈海峰的战列驱逐舰的定义为,拥有战列舰的火炮的破坏力,即战列舰一次火力齐射9×381毫米炮弹,为15.3吨炮弹,攻击当量相当于7枚21英寸红头鱼雷(黑索金装药)。理论上,**最先进的唐级战列舰,其先进的火控系统指挥主炮在三次火力齐射就可以命中敌舰,换成战列驱逐舰的鱼雷攻击的话,15枚21英寸红头鱼雷足以创造出相同的作战结果。
这样,陈海峰的战列驱逐舰的概念便是拥有可以击沉超神弓型战列舰的鱼雷毁灭力量,以及驱猎舰的超高航速,二者相结合的产物便是战列驱逐舰()。
按照陈海峰的设计蓝图,他在舰政总署会议上拿出的战列驱逐舰设计标准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