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365章 驱逐战列舰 (5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4~365章 驱逐战列舰 (5 / 7)
        1911年5月伊万科夫中尉工程师最终把理想变成了严密的设计,也许是战列舰发展史上最标新立异的舰种出现了。方案中的驱逐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3000吨,满载排水量26500吨;全长203.4米,水线长200米,水线宽25.5米,正常吃水8.2米;舰员1250人。

        舰体为适航性较好的长首楼型,从上至下依次为首楼甲板、上、中、下甲板、张力甲板、平台甲板和内底,贯穿全舰的中甲板为强力甲板。舰首沿用了“伊”级舰的破冰型,适应了波罗的海冬季封冻海面,但代价是耐波性较差。破冰冲角内浇注了84吨铸钢,强度很高。这样驱逐战列舰就可以迅速冲破冰层,为后续的高速轻型舰体开辟航道()。

        驱逐战列舰的主武器是84个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其中左舷41管、右舷43管。每管1条待发雷和2条备发雷,所以全舰总共携带多达252条鱼雷。不过怎样将这么多鱼雷从甲板安全送到鱼雷弹库,是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

        战舰装备最新型的456毫米45-16型蒸汽鱼雷。鱼雷全长6米,战斗部装药170公斤tnt;射程4000米40节、6000米30节。

        为了以后能够发射更大尺寸的远程鱼雷,伊万科夫设计了比45-16鱼雷长了1.5米的鱼雷管。不过海军参谋部仍然不满足,他们要求鱼雷管应采用“模块”化安装,以便几年后换装533重型鱼雷管。鱼雷管结构简单,鱼雷采用自航发射方式。

        此外,驱逐战列舰装备4座三联装52倍径178毫米炮塔。不过当时俄国没有现成的178毫米舰炮可用。为此船厂准备将“塞”级舰的52倍径305毫米炮塔按比例缩小制造新炮塔。

        由于主要作战对象是轻巡洋舰以下舰艇,火炮的主要弹种为重76公斤带10.5公斤弹底装药的半穿甲弹。计划射速达8发分,这样军舰就可以在1分钟内射出近100发炮弹;炮塔方向射界320度,高低射界0-22度;为保证炮塔能在2海里距离回旋速度能跟上35节航速的目标,炮塔水平回旋转速达20度秒。舰桥顶部射击指挥所装有1具6米测距仪。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副炮。不过它随时可以安装简单的3英寸甲板炮,以应付飞机和潜艇的攻击。

        驱逐战列舰的装甲防护是按照能抵御15英寸火炮攻击目标来设计的()。有意思的是海军部坚决认为敌人可能装备的406毫米炮可以在65链距离上,击穿倾角30度的18英寸装甲板。

        为此计划舰披挂了厚重装甲:侧舷1号-4号炮塔弹药库间的主装甲带为400毫米克虏伯渗碳装甲、艏艉侧舷装甲板150毫米,主水平装甲85毫米(高强度钢)、炮塔装甲30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达450毫米。水下防御有间距600毫米的全水线长防鱼雷舱和双重底结构,锅炉舱和轮机舱外布置了防渗透的燃油舱。

        为了保证军舰在攻击时的高航速,驱逐战列舰的动力系统是与过去的战列舰完全不同的。它安装15座亚罗式燃油锅炉和4台帕森斯冲动-反动式高低压蒸汽轮机,工作参数17.5个大气压,过热蒸汽温度220度,是所有俄国军舰中性能最好的。主机功率72000马力、最大航速28节,超速航速30节,续航力6000海里14节。由于军舰的鱼雷管不能转动,因此鱼雷的定向完全依赖舰体转向,这就对舰体的快速精确转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于2万多吨200米长的大家伙来说,并不是个容易做到的事情。

        一方面,它采用了高效的单主-副舵系统,一方面在主机布置上下了很大功夫。驱逐战列舰的主机没有布置在中心线上,而是向外侧偏移2.2度。这样军舰在转向时内侧主机开倒车,由于内侧和外侧推力线相对舰体航线有比较大的偏差,正倒车转向作用明显。

        按照计算,它应该能够达到和轻巡洋舰相当的转向直径。不过这样的设计在正常航行时浪费了部分主机功率,比较可惜。正倒车转向时航速损失比较大,不利于完成攻击后迅速撤退。

        由于鱼雷舱占据了太多的舰内空间,4台主机不得不两两并联在一起()。而正常的主机都是单独布置在水密舱内的。2台涡轮机共用一个舱室共同驱动一根主轴,既增大了减速装置的复杂程度和重量,又降低了动力系统的生存能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