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四回 印度商队 1 (2 / 3)
方国涣便道:“宋先生勿要见外的,在这印度国地,能见到我中国人实属不易。”接着笑道:“一串珠子,不成敬意,且与小孩子家做个玩物罢。”
宋思年父子风方国涣说得轻松,出手大方,各是诧异,以为方国涣是中原有钱的大富翁,但见那珠子贵重,死活不敢收的。程万知道方国涣、罗坤二人掘了海盗的宝藏,提了一皮袋的金玉珠宝来,重礼送人已是惯了的,哪里在意它的珍贵,于是帮着方国涣说了几句,宋思年推却不去,只得谢过,叫自己的孙子拜礼收下了。
酒席间,宋氏父子对方国涣、罗坤二人热情地劝酒劝菜,那酒竟是一坛浙江绍兴的“女儿红”,是十多年前从中原来此贸易的海客们送的,宋思年此时也自不惜拿了出来待客。很久没有闻到中原故国的酒香了,方国涣、罗坤二人尤感意外地惊喜,那坛“女儿红”陈放贮存了十几年,甘醇香洌,众人自饮了个痛快酣畅,极尽兴致。
席间说起回中原的事,宋思年道:“乘海船从海上走,虽然远些却也便当,不过机会很少,想候着去中原的海船,少则一两年,多则五六年,也不一定能行的。”
罗坤道:“我们还是从陆地走罢,也自踏实些。”
宋思年道:“从这里出印度入西域,再转回中原,倒是可行的,但是却有着千山万水的险阻,道途中出没的虎豹蛇虫,杀人抢劫的强盗,多如牛毛,单身或少数的客人是不敢走动的,便是那有着惊人的胆色和毅力,自家也需耗上几年时间,辗转万里,拿着性命冒险,或许有能成功的。”方国涣、罗坤二人闻之愕然。
宋思年的长子宋青又道:“除去危险不说,单是那数百里内无人烟的荒凉之地,缺水少食,饥寒交困,比那狼虫盗贼还要可怕许多,两位哥哥要回中原可不是什么件易事。”
宋思年又道:“二位若执意返回中原,也不是没有办法的,需伴一个去西域贸易的大商队才有把握,只要路途上一番风顺,几个月便能走到西或的拉萨城,再从那里费些时日转回中原。”
程万这时道:“这两位兄弟是落难的故土之人,还望宋伯父想个法子,帮助他们回到中原去,在这异国他乡,你我不帮衬,又有何人来助的。”
宋思年道:“程贤侄说这话见外了,毕竟我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在这离家万里之地有了困难,我等岂有旁视之理。二位但请放心在此住下,寻个机会,打听了有商队去西域的,托个熟人把你们介绍进去,结伴同行,若是你二人单独而走,我自是不放的,因为你二人道路不熟,言语又不通,等于白白送死无疑。”
方国涣、罗坤二人闻之,好生感激,方国涣忙道:“一切就拜托宋先生了。”宋思年笑道:“好说!”接着对次子宋健道:“建儿,这几日到集镇上打听打听,可否有结伙的商队去西域的,若有的话,费些银钱,托他们把你这两位哥哥带上同行,附近的集镇打听不着,可走远些。”
宋健道:“拉斯尔城的喀伦老爷,每年都要组织个商队到西域的拉萨城走上一回的,明日到那里问问,或许能有消息,不然让喀伦老爷介绍些要出行的其他商队也是好的。”
宋思年闻之喜道:“我怎么把这茬忘了,我们饮的茶叶都是喀伦家的商队从西域运来的,能请上他们帮助最好不过了。”
宋思年随后对方国涣、罗坤二人道:“我们适才所饮之茶,便是产于中原的,中原的商家把茶叶、丝绸等货物运到西域,再转由别的商家运到印度,以至各地。天下虽大,又有国度地域之隔,但商人们都能走得通的。”
程万一旁喜道:“如果方兄弟两位随印度的商队顺利地到达西域拉萨城,再凑巧碰上一伙中原的商家,就又可以同路回去了,也是人多有个照应,比二人独自行走安全多了。”宋思年笑道:“我也正有此意的。”方国涣、罗坤二人闻之欣喜,自向宋思年谢过了。
酒席用毕,程万因为船上还有事,先辞去了。宋思年收拾了一间干净房间让方国涣、罗坤二人住了,宋氏兄弟又在自家箱子里挑了两套衣衫与二人换了。当晚,宋氏父子陪了方国涣、罗坤饮茶,说些海外奇闻怪事,方国涣、罗坤也自讲了些中原之事,尤令宋氏父子感叹不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