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三章 给你跑官 (1 / 2)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做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竞豪奢】
原是打算先解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可是看到这首《隋宫》,我便实在是忍不住动笔的**,只好把头从那大堆无望的爱情诗中抬起来,认真审视这首同样无望的咏史讽喻诗。
为这个我又特意爬回书堆里看了遍隋唐史,于是便再次感叹中、国这令人啼笑皆非的历史循环。政治家谈天下说它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是中国很奇怪,是“分久必合,和不久必乱,乱后雄起”。周王朝分裂后,经历了二百五十六年的春秋战国,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实现了他“御宇内,制**”的理想抱负,统中、国。这本是好是,几百年的动乱,也该太平次了。然而统后的秦王朝徭役天下百姓,筑长城,兴水利焚书坑儒,禁锢思想;南征北战,烽火不熄……这切的切,都为秦的覆灭做了铺垫。人民群众苦不堪言,起义伐秦似乎成了历史必然。所以,当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刘邦、项羽相争楚汉时,很多人都长吁口气:终于,秦王,汉兴。
似乎是为了验证我那个结论般的,光有个秦汉还不够,秦王朝覆灭八百年后,公元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自称文帝。公元5**,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个朝代陈,统南北。自东汉灭亡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四百多年的动乱平息。和短命的十五年的秦王朝不太样,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人民有了十三年安定的生活。然而公元601年,炀帝杨广继位,他的生活大肆奢侈,放荡糜乱,更是于公元605年修建大运河,从长安过洛阳再到扬州,只为赏传说中的琼花。这样的说辞只是个传说,不见得有多么可信,但也足够说明隋炀帝在人民心中有多么不堪。于是,才有了隋唐演义中浩浩荡荡的李渊起义。同样短命的只有39年的隋朝灭亡后,李唐王朝开启了中、国空前的盛世,直维系了近三百年,才在公元907年被契丹的铁蹄所踏平。
我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解诗,而绝非讨论历史政治。向历史就是我考试时最。拉分的科目,如今会考完了文理分班我又选了理科,更是把历史彻底忘到了脑后。要不是直研究诗词,我可能都忘了隋唐为何物。可是要解《隋宫》,就不得不说说历史,谈谈中国古代那些令人叹息不已的历史悲剧。
直都在想,如果没有历代那么多文人墨客的赞美,苏杭扬州会不会像今天这样久负盛名。且不说别的,在我四、五岁的启蒙诗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首《忆江南》组诗再加上同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大概就是我对中国古诗最初的所爱了。五岁的我,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感情,但仍是被老师深情的讲述打动了:江边漫天的花朵在朝阳的映照下艳红似火;春意刚晓,江水中生长出嫩绿色的藤草,从远方看起来泛着宝石般的蓝色。诗人陶醉在江南初春的山水人文中,即便回到长安后也不禁发出动情的感慨:能不忆江南!
那是初识人世懵懂不堪的小女孩对江南的惊鸿瞥。从此,南国的美好便种在了我的心里,再也挥不开,抹不掉。
再大点儿,七、八岁是时,又读到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