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黄桂柿子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七章 黄桂柿子饼
    黄桂柿子饼,也叫水晶柿子饼,是一种用柿子和面制成的风味食品。它两面金黄,饼心mian软,馅料se彩绚丽,柿桂芳香扑鼻,既是单du食用的小吃,又是酒席宴上的细点。早已名著三秦,誉满九洲。

    黄桂柿子饼是陕西点心,用陕西临潼县特产火晶柿子为主料烙制而成,se泽金黄,入口粘甜芳香。元、明时期,关中一带已有用柿子与面粉合制的糕饼。相传,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随即进京。当时,关中正逢灾荒,粮食短缺,临潼百姓就用shu透的火晶柿子拌面粉烙成柿面饼,供士兵在LU上食用。此后,每年金风送shuang、柿子成shu的季节,临潼人都要制作柿面饼吃,用来纪念李自成。

    以后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才发展成了今天的黄桂柿子饼。

    ……

    黄桂柿子饼的产生,在陕西关中地区民间liu传着一段与闯王李自成有关的轶闻。相传,明崇祯十七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以后,继续进军北京。起兵之时,关中正值灾荒之年,粮食缺乏,临潼的老百姓为了wei劳义军,使用当地盛产的shu透了的火晶柿子,拌上一点面粉,烙成饼子,供起义军上LU作干粮吃。

    由于这种柿子饼香甜可口,抗ji耐饿,义军官兵食后jing神抖擞,斗志昂扬,英勇杀敌,很快以破竹之势攻下了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建立了农民政权。后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虽然失败了,但临潼人民每年在金秋柿子成shu之时,都要制作柿子饼来吃,以示纪念李自成起义。这种食品很快传遍关中各县,传入西安。经一代又一代厨师的不断改进,最后成为现在的黄桂柿子饼,且成为驰名的风味小吃,被誉为“关中名点”。

    ……

    外乡人秋天来西安玩,到临潼看兵马俑的时候,就可以看见LU两旁农家的房前屋后,一棵棵青黑se的柿子树上,星星点点火红se的柿子在叶间晃动。这柿子不同于其它地区常见的那种大黄或大红柿子,它个头大小若核桃,通体红亮晶莹,一层薄如蝉翼的外皮似乎bao不住了那一团甜汁,摇摇yu坠似盏盏小灯笼,煞是you人。由于它的与众不同,远近皆呼为“火晶柿子”。吃新摘的鲜柿子当然惬意,但大量的鲜柿子集中上市,任你有多少张口也是吞不尽的,于是有晒柿子饼的,有加工成别的什么食物的,这一加工,西安的饮食市场上就添了一道名品“黄桂柿子饼”。

    西安卖黄桂柿子饼的店铺摊点很多,其做法都大致一样:几个火炉子上放着一口平底的铁锅,这锅底平沿浅,就象煎锅贴一样,为的是每一个柿子饼都受热均匀。制法也不难,把去蒂剥皮的火晶柿子肉用箩网滤成柿子浆,与面粉和成软面团,bao入黄桂浆、豆沙一类的馅料,拍压成一个鼓状的小圆饼,待锅底的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两面翻转着煎成棕黄se就可以出锅了。

    唯其制做不难,所以街头的售卖者就多,但真正能卖出名气的却很少。相对来说,西安城nei西北角的一些清真店铺制做的黄桂柿子饼知名度更高一些。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家庭作坊的形式,制法也是一代代传下来并不断改进,所以技艺jing湛、风味浓厚。其中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细节就是这些店铺用的锅盖。此chu的锅盖非木非铁,而是用一整个红se的陶盆制成,盆口朝下覆盖,在底部钻两个眼,一根麻绳穿一个揭盖用的木把,有点象岭南名厨做鲍翅一样,讲究器皿要用纯天然,其jing细劲于此可见一斑。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